假性早熟性乳房肥大症是儿童乳房过早发育但非真性性早熟的病症,婴幼儿期可能因接触含雌激素物质,幼儿期与接触含雌激素保健品等有关,饮食长期食高雌激素食物、环境雌激素污染可致病因,临床表现为乳房增大无其他性征,诊断需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要去除病因,家长需注意儿童生活环境饮食安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病因方面的年龄因素
婴幼儿期:可能与婴儿接触含有雌激素的物质有关,比如母亲的避孕药膏污染了婴儿的衣物,或者婴儿误服了含有雌激素的药物等。因为婴幼儿时期身体的内分泌调节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外源性激素的干扰更为敏感。
幼儿期:一些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化妆品等如果被幼儿接触,也可能引发假性早熟性乳房肥大症。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可能含雌激素的物质接触机会增多,如不当使用了含有雌激素成分的儿童护肤品等。
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饮食方面:长期食用含有较高雌激素的食物,像一些反季节的蔬菜水果,可能因为种植过程中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含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或者过多食用一些滋补类的营养品,其中可能含有不恰当的雌激素成分,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环境方面:生活在被雌激素污染的环境中,例如水源、土壤等被含有雌激素的工业污染物污染,长期接触后可能通过食物链等途径影响儿童体内激素水平,导致乳房过早发育。
临床表现方面的体现
乳房发育:单侧或双侧乳房增大,类似青春期乳房开始发育的表现,但没有其他性征的出现,如阴毛、腋毛未过早生长,月经也没有来潮。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乳房增大可能不太明显,但能触摸到乳房下的硬结。
与真性性早熟的区别:真性性早熟除了乳房发育外,还会有性腺的发育,如女孩出现卵巢增大、卵泡发育等,男孩会有睾丸增大等表现,同时会有身高快速增长、骨龄提前等情况,而假性早熟性乳房肥大症一般没有这些性腺发育和相关的身体整体发育加速的表现。
诊断方面的考量
病史询问:要详细了解儿童的生活史,包括饮食情况、是否接触过含有雌激素的物质、有无服用特殊药物或保健品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还需询问母亲孕期及哺乳期的用药情况等。
体格检查:除了检查乳房发育情况外,要检查第二性征的其他表现,如阴毛、腋毛、外生殖器等情况,判断性腺是否发育。
实验室检查:检测性激素水平,假性早熟性乳房肥大症患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通常是低的,性激素水平可能有轻度升高,但没有真性性早熟时促性腺激素升高的表现。还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检查子宫、卵巢(女孩)或睾丸(男孩)的情况,以排除性腺的器质性病变;以及进行血液中雌激素相关物质的检测等,来查找可能导致雌激素升高的原因,如是否存在产生雌激素的肿瘤等。
治疗及注意事项
去除病因:如果是因为接触了外源性雌激素物质导致,要及时让儿童脱离接触源,比如停止使用不当的护肤品、保健品等。对于存在产生雌激素肿瘤的情况,需要针对肿瘤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手术切除等。
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家长要格外注意儿童的生活环境和饮食安全,避免儿童接触含有雌激素的物质。在给儿童选择护肤品、保健品等时要谨慎,尽量选择正规渠道、成分明确且适合儿童的产品。一旦发现儿童有乳房过早发育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便早期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避免延误病情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让儿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吃新鲜的应季蔬菜水果,减少接触可能有雌激素污染的环境因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