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阴道炎由多种因素引起,正常阴道有菌群与防御机制,病原体持续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病原体、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感染未彻底治疗可致;阴道局部防御功能受损,雌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冲洗不当会影响;其他因素包括性生活不卫生、长期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等也会引发,这些因素使阴道炎症易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一、阴道的正常菌群与防御机制
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形成相对平衡的微生态环境。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激素作用下增生变厚,能增强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同时,阴道内的乳酸杆菌可将糖原分解为乳酸,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pH值多在3.8-4.4之间),这种酸性环境不利于厌氧菌、需氧菌等多种病原体生长。
二、引起慢性阴道炎的因素
(一)病原体持续感染
1.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病原体
阴道加德纳菌等厌氧菌过度繁殖是常见原因。当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乳酸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其他厌氧菌大量繁殖时,就可能引发慢性阴道炎。例如,有研究表明,在一些女性中,阴道加德纳菌等病原体持续存在,导致阴道炎症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2.念珠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致病真菌。当女性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怀孕、患有糖尿病等情况时,阴道内环境改变,白色念珠菌容易大量生长繁殖。如果念珠菌感染没有得到彻底治疗,就可能转为慢性阴道炎。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局部糖原含量高,适合念珠菌生长,容易反复发生念珠菌性阴道炎并转为慢性。
3.阴道毛滴虫感染
阴道毛滴虫感染后,如果治疗不彻底,也可发展为慢性阴道炎。毛滴虫可寄生于阴道、尿道、膀胱等部位,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毛滴虫再次活跃,引发慢性炎症。
(二)阴道局部防御功能受损
1.雌激素水平变化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阴道上皮变薄,糖原减少,阴道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慢性阴道炎。例如,老年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阴道黏膜萎缩,防御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慢性阴道炎。
2.阴道冲洗不当
过度频繁地阴道冲洗会破坏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和微生态平衡。正常阴道的自洁作用是依靠其自身的微生态环境来维持的,过度冲洗会将有益的乳酸杆菌等冲洗掉,使阴道的防御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慢性阴道炎的发生风险。比如,有些女性为了“清洁”过度冲洗阴道,结果适得其反,导致阴道炎症反复,转为慢性。
(三)其他因素
1.性生活因素
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过于频繁等都可能影响阴道微生态。例如,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增加,容易引发阴道炎症,若没有得到规范治疗,可能转为慢性。另外,男性包皮过长,容易藏匿病原体,在性生活时将病原体传播给女性,导致女性阴道炎症反复发作,发展为慢性。
2.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阴道局部的防御能力也会减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感染,进而引发慢性阴道炎。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阴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阴道感染并转为慢性。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会改变阴道局部环境,有利于念珠菌等病原体生长繁殖。而且糖尿病患者整体免疫力相对较低,阴道炎症容易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从而发展为慢性阴道炎。据相关研究,糖尿病患者发生阴道念珠菌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慢性阴道炎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