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通过临床表现评估,不同年龄人群症状有差异,伴不洁饮食史等风险高;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常规可见黏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等,粪便病原学培养可分离志贺菌、核酸检测快速敏感,血常规急性期白细胞总数等升高;需与阿米巴痢疾、霍乱、其他肠道细菌感染等鉴别,通过粪便病原学等检查区分。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多为黏液脓血便,每天排便次数较多;成人也会有发热、腹痛、腹泻,粪便性状类似,还可能伴有里急后重感,即有频繁的便意,但每次排便量不多。生活方式方面,若近期有不洁饮食史,如食用了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患细菌性痢疾的风险增加。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曾患过肠道感染性疾病,再次接触志贺菌时更易发病。
观察患者是否有典型的痢疾样表现,如腹痛位于左下腹,疼痛程度不一,腹泻后腹痛可稍有缓解等。
二、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
外观:可见黏液脓血便,这是细菌性痢疾较为特征性的粪便表现。
镜检: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15个/高倍视野)、脓细胞和少量红细胞。如果白细胞呈簇状分布,对诊断更有提示意义。
2.粪便病原学检查
粪便培养:是确诊细菌性痢疾的重要依据。通过将粪便标本接种于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能够分离出志贺菌。一般需要2-3天出结果,若培养出志贺菌即可明确诊断。不同年龄人群的粪便培养操作基本相同,但儿童的粪便采集可能需要更轻柔的操作以减少患儿不适。生活方式上,若能及时采集新鲜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对于有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培养时需更仔细操作以获取准确结果。
核酸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粪便中的志贺菌核酸,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通过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帮助。
三、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急性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多升高,一般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也增高。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特点,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能相对更明显,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生活方式健康与否可能影响机体对感染的反应,从而影响血常规中白细胞的变化情况。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血常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诊断。
四、鉴别诊断
1.与其他肠道感染性疾病鉴别
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多为暗红色果酱样便,腥臭味较浓,粪便镜检可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而细菌性痢疾粪便为黏液脓血便,镜检以白细胞为主,可通过粪便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不同年龄人群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能有相似之处,但病原学检查结果不同。生活方式方面,阿米巴痢疾的传播与卫生条件、饮食习惯等有关,与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有一定区别,可通过流行病学史辅助鉴别。
霍乱:霍乱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腹泻,为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大便次数极多,可伴有呕吐,脱水症状明显,粪便培养可分离出霍乱弧菌,与细菌性痢疾的粪便特点和病原学检查结果不同,可通过这些进行鉴别。不同年龄人群感染霍乱后的症状严重程度可能不同,但病原学检查是主要的鉴别依据。生活方式中,接触霍乱弧菌污染的水源等是重要的感染途径,与细菌性痢疾的感染途径不同。
其他肠道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肠炎等,临床表现与细菌性痢疾有相似之处,但通过粪便病原学检查分离出不同的病原菌可进行鉴别。儿童感染其他肠道细菌后的肠道反应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综合多方面检查进行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