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结炎可由细菌、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异物刺激等因素引起。细菌感染中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途径有经淋巴途径和血行感染;病毒感染常见EB病毒、风疹病毒;自身免疫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淋巴结;异物刺激如淋巴结内异物存留可致慢性炎症。
一、细菌感染
1.常见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慢性淋巴结炎常见的致病菌之一。例如,当皮肤表面有轻微破损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破损处侵入淋巴管,进而累及淋巴结引发炎症。在儿童群体中,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导致淋巴结炎。对于有皮肤擦伤、毛囊炎等情况的儿童,家长需密切关注,因为这些情况都可能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的途径。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可引起慢性淋巴结炎。它常存在于上呼吸道等部位,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儿童因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原因导致抵抗力降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趁机侵入颈部等部位的淋巴结,引发炎症反应。在学龄儿童中,由于学习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可能会出现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从而增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淋巴结炎的风险。
2.感染途径:
经淋巴途径感染:细菌可通过局部的感染病灶,如头面部、颈部、口腔等部位的感染灶,经淋巴管引流至相应区域的淋巴结。例如,口腔内的龋齿、牙龈炎等感染,细菌可沿淋巴管蔓延至颈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的炎症反应。对于口腔卫生不佳的人群,尤其是儿童,更容易发生口腔内的感染,进而引发颈部淋巴结炎。女性如果口腔卫生状况差,也需注意口腔感染可能累及颈部淋巴结。
血行感染:细菌也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结引起感染。当身体其他部位有严重感染时,如肺炎、败血症等,病原菌可随血流播散到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发炎。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当发生全身性感染时,更容易通过血行途径引起淋巴结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血行感染累及淋巴结的风险增加。
二、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类型:
EB病毒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中淋巴结肿大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过程。在青少年群体中,EB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当青少年感染EB病毒后,可能先出现发热、咽痛、乏力等症状,随后出现颈部、腋窝等部位淋巴结肿大,若病情迁延不愈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淋巴结炎。
风疹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淋巴结炎。风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儿童感染风疹病毒后,除了有发热、皮疹等表现外,也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部分儿童的淋巴结炎可转为慢性。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风疹病毒后更容易出现病情迁延的情况。
三、其他因素
1.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累及淋巴结,导致慢性淋巴结炎。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可攻击淋巴结组织,引起淋巴结的慢性炎症。在女性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慢性淋巴结炎需引起重视。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淋巴结炎病情往往较为复杂,需要综合治疗自身免疫病以及针对淋巴结炎症进行相应处理。
2.异物刺激:
如果淋巴结内有异物存留,也可引起慢性炎症反应。例如,手术中遗留的缝线、外伤后残留的小弹片等异物,可长期刺激淋巴结,导致淋巴结持续发炎。对于有手术史或外伤史的人群,需要关注淋巴结的情况,当发现淋巴结肿大且原因不明时,需考虑异物刺激的可能。尤其是有深部手术史的患者,更要警惕体内异物刺激引起的慢性淋巴结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