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炎治疗需综合一般治疗包括保证休息、调整环境与饮食,对症治疗如止咳祛痰、退热,病因治疗针对病毒或细菌感染分别处理,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儿童需密切观察和精细护理,通过多方面措施促进病情好转并遵循儿科医疗护理原则确保儿童安全健康。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环境
儿童患支气管炎时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减少身体耗氧量。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维持在22-25℃,湿度在50%-60%,这样有利于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减轻咳嗽等不适症状。例如,过于干燥的环境可能会使呼吸道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
对于婴幼儿,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比如定时翻身,这样有助于痰液的排出。
2.饮食调整
给予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饮食,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温开水可以稀释痰液,使痰液更容易咳出。对于较小的儿童,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
二、对症治疗
1.止咳祛痰
若咳嗽咳痰不严重,可通过适当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家长可以让儿童侧卧,用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儿童背部,每次拍3-5分钟,每天可拍2-3次。
如果咳嗽咳痰较为明显,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但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不过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只有在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时才考虑药物。
2.退热
当儿童出现发热症状时,要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体温低于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毛巾擦拭儿童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如果体温高于38.5℃,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要严格注意儿童年龄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该年龄阶段的退热药物。
三、病因治疗
1.病毒感染
大多数儿童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对于病毒感染一般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进行支持对症治疗。一般来说,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经过适当的休息和对症处理后,儿童的症状会逐渐缓解。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通常病程在1-2周左右,通过上述的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儿童的病情会逐步好转。
2.细菌感染
如果明确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如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例如,当儿童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重、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时,才考虑细菌感染可能,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
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患支气管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婴幼儿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超过40次/分钟)、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在护理方面要更加精细,如喂养时要防止呛咳,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有基础疾病的儿童
对于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患支气管炎时病情可能更严重,且恢复相对较慢。要更加积极地进行治疗和护理,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除了常规的治疗措施外,还需要针对基础疾病进行相应的关注和处理,比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要注意观察其心脏功能情况,避免因支气管炎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儿童支气管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病因治疗以及特殊人群的特点,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促进儿童病情的尽快好转,同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医疗护理的相关原则,确保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