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由丝虫寄生人体淋巴系统等经蚊虫叮咬传播,急性期有淋巴管炎等全身症状慢性期有象皮肿等,血液等检查可发现微丝蚴等确诊需与其他淋巴管炎等鉴别;丹毒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经皮肤黏膜破损入侵引起,起病急有全身症状局部有片状红疹等,血常规等检查可诊断需与接触性皮炎等鉴别不同年龄患者诊断鉴别需结合自身情况。
一、病因方面
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丝虫成虫、幼虫在人体体内寄生繁殖导致发病,不同种类丝虫感染可引起不同临床类型,如淋巴丝虫病等。任何年龄均可感染,生活在丝虫病流行区且有蚊虫叮咬史的人群易患病,生活方式上常因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频繁暴露于蚊虫活动环境而增加感染风险。
丹毒: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多因皮肤或黏膜破损入侵人体,如皮肤擦伤、足癣、鼻炎等导致细菌侵入。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皮肤有破损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患,生活中不注意皮肤卫生、有基础皮肤疾病(如足癣)者更易发生皮肤破损从而引发丹毒。
二、临床表现方面
丝虫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发热等全身症状,淋巴管炎常见于下肢,表现为皮下红线自上而下蔓延,即“离心性淋巴管炎”,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慢性期主要因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回流障碍,出现象皮肿,常见于下肢、阴囊等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增生、增厚、粗糙,形似大象皮肤,男性还可出现鞘膜积液等。不同年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因机体免疫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急性期症状可能相对更急重,但具体需结合个体情况。
丹毒: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局部皮肤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稍隆起,温度升高,有烧灼样疼痛,病变部位可发生水疱,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好发于下肢及面部,下肢丹毒常因足癣诱发,反复发作可导致淋巴水肿,最后发展为象皮肿,但与丝虫病导致的象皮肿机制不同,丹毒导致的象皮肿相对较轻且有其自身炎症后纤维组织增生等特点。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丹毒可能起病更急,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或表现不典型,需仔细观察皮肤表现及全身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丝虫病:血液检查可发现微丝蚴,微丝蚴具有夜现周期性,一般夜间采血检查阳性率高;免疫学检查可检测抗体或抗原,辅助诊断;淋巴系统造影等检查可观察淋巴管及淋巴结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血液中微丝蚴检出率可能因夜现周期性在不同年龄段夜间采血时间把握不同而有差异,儿童患者采血时需注意安抚配合。
丹毒: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局部脓液细菌培养可发现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变化可能因年龄导致的免疫功能差异而有不同程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变化,儿童血常规检查需准确操作以获取可靠结果。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
丝虫病: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中微丝蚴检出等确诊,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等鉴别,如细菌性淋巴管炎等,细菌性淋巴管炎多有局部明显感染灶,一般无丝虫病的流行病学史及微丝蚴等特殊实验室检查异常。
丹毒: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血常规等检查可诊断,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等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过敏原史,皮疹多有瘙痒等特点,无丹毒的全身中毒症状及典型皮肤红疹表现;蜂窝织炎红肿范围较丹毒更弥漫,境界不清。不同年龄患者在鉴别时需结合各自年龄相关的常见疾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儿童需排除其他儿童易患的类似皮肤感染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