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的引发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致甲状腺滤泡细胞受损致激素分泌减少,女性及40岁以上人群易患,不良生活方式增加风险)、甲状腺手术因素(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腺组织减少致激素不足,手术范围大风险高)、放射性碘治疗因素(甲亢放射性碘治疗后甲状腺组织被破坏致激素合成分泌下降,不同患者反应差异大)、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释放等致甲减,服用者需定期监测)、先天性因素(胎儿甲状腺发育异常致激素合成障碍,新生儿可通过筛查发现,家族有相关基因缺陷后代风险增加)。
一、自身免疫因素
1.桥本甲状腺炎相关: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引起甲减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中桥本甲状腺炎最为多见。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攻击甲状腺的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这些抗体持续损伤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受损,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进而引发甲减。这种情况在女性中的发生率相对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特点以及自身免疫调节机制有关,且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有所增加。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较大、生活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下的人群,自身免疫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增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甲减的发病几率。
二、甲状腺手术因素
1.甲状腺切除术后:因甲状腺良性疾病(如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或恶性肿瘤接受甲状腺部分或全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甲状腺组织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发甲减。手术范围越大,术后甲减发生的风险越高。例如,甲状腺全部切除术后,患者几乎完全依赖外源性甲状腺激素补充来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水平。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术后甲减的发生情况,对于年龄较大、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恢复甲状腺功能可能相对更复杂。
三、放射性碘治疗因素
1.甲亢放射性碘治疗后: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放射性碘-131治疗时,放射性碘会破坏甲状腺组织细胞,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能力下降,从而引发甲减。一般在放射性碘治疗后的数月至数年逐渐出现甲减,且随着治疗后时间的推移,甲减的发生率会逐渐升高。不同患者对放射性碘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在治疗后较早出现甲减,而一些患者可能在较长时间后才表现出甲减症状。年龄较小的患者在接受放射性碘治疗后,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因为其甲状腺组织对放射性损伤的修复能力与成人不同,可能会对生长发育等产生影响。
四、药物因素
1.某些药物影响:一些药物可能会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或作用,从而导致甲减。例如,胺碘酮等含碘药物,长期服用可能影响甲状腺的碘代谢,干扰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合成;锂剂等药物也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甲状腺功能,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引发甲减。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尤其是本身有甲状腺疾病易患因素的人群,如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等情况的患者,在服用相关药物时更要密切关注甲状腺功能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甲减情况。
五、先天性因素
1.先天性甲状腺发育异常: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甲状腺发育出现异常,如甲状腺缺如、异位甲状腺等,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出生后就可能出现甲减。这种情况在新生儿中可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早期发现,若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问题。对于有家族遗传甲状腺发育异常相关基因缺陷的家庭,其后代发生先天性甲减的风险会增加,需要在孕期及新生儿期加强相关监测和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