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根据发展进程有不同症状表现,Ⅰ期局部皮肤完整红、肿、热、痛等;Ⅱ期表皮或真皮部分受损有浅表溃疡或水疱;Ⅲ期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有腐肉等;Ⅳ期全层皮肤缺失伴骨骼等暴露有腐肉焦痂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压疮发展快、感觉迟钝;儿童皮肤娇嫩易进展;肥胖人群压力集中、褶皱处易潮湿;截瘫患者发生率高且易迅速进展。
一、根据压疮发展进程的症状表现
Ⅰ期压疮
皮肤外观:局部皮肤完整,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且压之不褪色。对于肤色较深的人群,可能无法单纯通过皮肤颜色变化来判断,需结合温度、硬度等改变综合评估。例如,长期卧床的老年人,骶尾部皮肤可能出现发红,且触摸时温度稍高,经减压等处理后通常可在数天内恢复正常。
好发部位:多发生在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髋部、外踝等部位。
Ⅱ期压疮
皮肤损伤:表皮或真皮部分受损,表现为浅表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没有腐肉,可能会有清亮的渗出液。也可能表现为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较薄嫩,Ⅱ期压疮可能更容易出现水疱,且水疱破裂后形成的创面相对更浅,但护理不当也容易进展。例如,长期坐轮椅的儿童,坐骨结节处可能出现Ⅱ期压疮,表现为局部皮肤破损,有渗出。
好发部位:同样常见于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髋部等。
Ⅲ期压疮
皮肤损伤: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肌肉尚未暴露,创面可能有腐肉,但组织缺失的深度不明确,可能包含有潜行和窦道。对于肥胖患者,Ⅲ期压疮的判断可能更具挑战性,因为脂肪组织较多,需要仔细评估创面深度。例如,肥胖患者的臀部压疮,可能表面看似创面不深,但实际潜行较深。
好发部位: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等。
Ⅳ期压疮
皮肤损伤:全层皮肤缺失,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创面有腐肉或焦痂,常常有潜行或窦道。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可能合并血管和神经病变,Ⅳ期压疮更容易发生,且愈合困难。例如,糖尿病患者足部的压疮,可能很快进展为Ⅳ期,出现骨骼暴露等情况。
好发部位:常见于足跟、骶尾部等骨隆突处。
二、特殊人群的压疮症状特点
老年人
老年人皮肤变薄、松弛,弹性降低,血液循环较差,所以压疮发展可能较快。而且老年人感觉相对迟钝,可能对压疮早期的疼痛等感觉不敏感,容易忽视压疮的发生。例如,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长期侧卧,侧卧部位的皮肤可能已经出现压疮,但老年人自己没有察觉,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进展到较严重的阶段。
儿童
儿童皮肤娇嫩,血液循环丰富,但如果长期受压,如新生儿使用尿布不当,可能会在会阴部等部位出现压疮。儿童的压疮在早期可能表现为皮肤发红,但因为皮肤薄,很快可能进展为水疱或浅表溃疡。而且儿童新陈代谢快,但皮肤修复能力相对成人有差异,需要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例如,长期固定体位的重症儿童,如骨折后长期卧床的儿童,受压部位容易出现压疮,且要注意与正常皮肤护理的区别,避免过度清洁等导致皮肤进一步损伤。
肥胖人群
肥胖人群由于体重较大,局部压力更集中,而且皮肤褶皱处容易潮湿,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在皮肤褶皱处,如腹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更容易出现压疮,且由于脂肪堆积,评估创面深度相对困难,需要仔细检查潜行等情况。例如,肥胖患者的腹部皮肤褶皱处,因为汗液积聚等原因,容易出现皮肤破损等压疮表现。
截瘫患者
截瘫患者由于肢体运动功能丧失,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且感觉障碍导致无法感知压力变化,所以压疮发生率较高,而且一旦发生容易迅速进展。例如,截瘫患者的骶尾部、足跟等部位,由于长期受压且感觉不到,压疮可能很快发展到较严重的阶段,如Ⅲ期、Ⅳ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