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生理因素致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下降时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可引发,外部接触感染白色念珠菌的生活用品等也可致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阴道有益菌破坏菌群平衡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妊娠时雌激素升高等致阴道酸度增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使阴道分泌物含糖高利于白色念珠菌繁殖,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受损致白色念珠菌易大量繁殖引发且病情顽固治疗难。
白色念珠菌感染
生理因素:女性阴道内正常定植有白色念珠菌等微生物,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时,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例如,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完善,阴道内环境相对稳定,但如果近期有过度劳累等情况导致机体免疫力暂时降低,白色念珠菌就可能趁机大量生长繁殖。育龄期女性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局部糖原含量增加,酸度增高,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孕期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糖原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侵袭引发感染。
外部接触感染:与感染白色念珠菌的患者共用毛巾、浴盆等生活用品,或者使用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卫生用品等,都可能导致感染。比如,在公共浴室使用了被污染的毛巾,就可能间接接触到白色念珠菌而引发感染。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对阴道菌群的影响:广谱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抑制阴道内部分有益菌的生长,破坏阴道正常的菌群平衡。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阴道内原本存在的乳酸杆菌等有益菌被大量抑制,白色念珠菌失去了有益菌的制约,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霉菌性阴道炎。不同年龄阶段使用广谱抗生素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如果因细菌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也可能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导致感染,但儿童患霉菌性阴道炎相对较少见,主要还是与生理特点有关,儿童阴道黏膜较薄,雌激素水平低,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
妊娠因素:妊娠期间,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阴道酸度增高,为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孕期机体免疫力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也使得孕妇更容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一般从妊娠早期开始就可能受到影响,随着孕期进展,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对于孕妇这个特殊人群,一旦发生霉菌性阴道炎,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可能会对妊娠产生一定影响,如增加早产等风险,所以孕期要特别关注阴道健康,保持外阴清洁,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糖尿病
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较高,阴道内分泌物中含糖量也随之升高,这为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其大量繁殖。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因为高血糖环境引发霉菌性阴道炎。例如,成年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就容易反复出现霉菌性阴道炎。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预防霉菌性阴道炎的重要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风险。
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易感性增加: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大幅下降。白色念珠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更容易大量繁殖引发感染。这类患者的霉菌性阴道炎往往病情较为顽固,治疗难度相对较大。由于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年龄跨度较大,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护理方面需要更加注重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同时针对霉菌性阴道炎进行规范治疗,但要考虑到患者整体免疫状态的特殊性,治疗时要综合评估各种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