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出生时部分婴儿有低体重肝脾肿大黄疸瘀点瘀斑等表现约%-%婴儿有神经系统受累可致小头畸形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抽搐等约%-%婴儿有眼部病变常见脉络膜视网膜炎致视力下降围生期感染多数无症状少数有轻度肝功能异常或呼吸道症状后天获得性感染多数无症状少数免疫功能正常个体有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可致严重多系统病变如艾滋病患者多系统病变器官移植受者移植器官功能受损等。
一、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一)症状表现多样
1.出生时表现:部分婴儿出生时可无明显症状,但也有相当比例出现多种异常。约10%-15%的先天性感染婴儿出生时即有低体重、肝脾肿大、黄疸、瘀点瘀斑(紫癜)等表现。黄疸可能持续较长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以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常见,这是因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影响了肝细胞的功能,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肝脾肿大是由于病毒在肝脾等器官的细胞内大量复制,引起细胞肿胀、增生,进而导致肝脾体积增大。
2.神经系统受累:约5%-10%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可能表现为小头畸形,头颅的大小明显小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婴儿的平均值,这是因为病毒影响了胎儿脑部的发育,导致颅骨生长受限。还可能出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如在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落后于正常婴儿,例如不能按时达到抬头、坐立、行走等运动里程碑,在认知方面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和理解能力低于同龄儿。部分婴儿可能有抽搐发作,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脑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所致。
3.眼部病变:约15%-30%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会出现眼部病变,最常见的是脉络膜视网膜炎,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发现视网膜上有黄白色病灶等典型表现,这是因为巨细胞病毒侵犯了视网膜的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二、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
(一)多数无症状
多数婴儿在围生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时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有少数婴儿会出现轻微的表现。例如可能有轻度的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一般升高幅度相对较小,可能是由于病毒对肝细胞的轻度损伤引起。也有少数婴儿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但症状通常较轻,不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等表现。
三、后天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及成人)
(一)多数无症状
成人和较大儿童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多数为隐性感染,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少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中,可能会出现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例如发热,体温可达到38℃-39℃左右,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咽痛,咽部有疼痛不适的感觉;淋巴结肿大,常见的是颈部、腋窝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一般质地较软,可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但程度通常较轻,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脾轻度增大。
(二)免疫功能低下者表现严重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在艾滋病患者中,巨细胞病毒可引起多系统的病变。例如肺部受累时,可出现肺炎,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浸润影;胃肠道受累时,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这是因为病毒侵犯胃肠道黏膜,引起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神经系统受累时,可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表现,与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有关。在器官移植受者中,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导致移植器官的功能受损,如移植的肾脏出现功能减退,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等;肺部也可出现严重的肺炎,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