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手术是针对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解剖位置的外科治疗,常见类型有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手术方式包括传统、无张力、腹腔镜修补术,适用情况为疝气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嵌顿绞窄等,术后需注意休息等一般事项且儿童、老年人、女性等特殊人群有相应考量。
一、疝气手术的定义
疝气手术是针对疝气这一病症采取的外科治疗手段,疝气是指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手术目的是修复疝缺损部位,恢复脏器正常位置并加强腹壁强度以防止疝气复发。
二、常见疝气类型及对应手术考量
(一)腹股沟疝
是最常见的疝气类型,包括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手术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如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较广泛,利用人工补片修补缺损,相比传统疝修补术能降低复发率且术后疼痛较轻;对于适合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需评估患者腹腔内情况等。
(二)脐疝
多发生于婴幼儿及成人。婴幼儿脐疝部分可随生长发育自行愈合,若2岁后仍未愈合或发生嵌顿则需手术;成人脐疝一般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单纯缝合修补等,需注意成人脐疝发生嵌顿风险相对较高,手术时要充分评估疝环情况及腹壁组织状况。
(三)切口疝
常因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等因素引起,手术时需彻底清除疝环周围瘢痕组织,选用合适的补片进行修补,手术难度相对较高,需关注患者原手术情况及腹壁组织的张力等问题。
三、手术方式介绍
(一)传统疝修补术
利用患者自身组织进行疝环口修补,该术式术后患者疼痛相对较明显,且复发率相对无张力疝修补术等稍高,但在一些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仍有应用。
(二)无张力疝修补术
使用人工合成补片来修补疝缺损,避免了对自身组织的牵拉,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术式,适用于大多数疝气患者,但需注意补片相关并发症的可能,如感染等,不过随着材料改进,此类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降低。
(三)腹腔镜疝修补术
通过腹腔镜器械进行操作,在腹腔内完成疝修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双侧疝气、复发疝等情况,但对手术设备及术者技术要求较高,需患者腹腔内无严重粘连等情况才能较好实施。
四、疝气手术的适用情况
当疝气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如局部疼痛、坠胀感影响日常生活,或发生嵌顿(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变硬,伴有明显疼痛,且不能回纳)、绞窄(除嵌顿表现外,还可出现肠梗阻症状,如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另外,对于婴幼儿疝气虽部分可自愈,但若发生频繁嵌顿等情况也需考虑手术;成人疝气一般一旦确诊,若有手术意愿且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时机手术。
五、术后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考量
(一)一般术后注意
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进行剧烈运动、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以利于伤口愈合及防止疝气复发。一般术后短期需避免重体力劳动等。
(二)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疝气术后需特别关注其哭闹情况,尽量安抚儿童减少哭闹,因为哭闹可增加腹压影响术后恢复,同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导致腹压升高,且要按照儿科术后护理要求进行观察,如切口有无渗血、感染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后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严格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注意切口护理,预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根据老年人身体恢复情况逐步调整活动量,避免因活动不当影响恢复。
女性:孕期或哺乳期发生疝气需手术时,要综合评估孕期情况或哺乳期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充分权衡利弊,哺乳期女性还需考虑手术及术后可能使用药物对哺乳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