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肿大程度与外观各异,感染致肿大质地相对软、活动度不一且部分有疼痛,肿瘤转移致肿大质地硬且活动度差,感染性病因如细菌感染局部皮肤红肿温度升高,病毒感染伴咽峡炎皮疹等,肿瘤性病因如淋巴瘤有进行性肿大、肝脾肿大等及转移癌有原发肿瘤相关症状,感染性病因伴发热等全身症状,肿瘤性病因伴乏力消瘦盗汗等全身伴随症状。
肿大程度与外观:颈部淋巴结肿大时,可触摸到颈部有单个或多个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核桃甚至更大。肿块质地也有所不同,有的较软,有的较硬,活动度也有差异,有的能在皮下推动,有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例如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质地相对软些,而肿瘤转移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可能质地硬且活动度差。
疼痛表现:部分患者会感到颈部淋巴结区域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跳痛等。比如急性淋巴结炎引起的肿大淋巴结,疼痛往往比较明显,尤其是按压时疼痛加剧;而一些慢性的淋巴结肿大可能疼痛不显著或仅有轻微不适感。
全身伴随症状
发热:若淋巴结肿大是由感染因素引起,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常伴有发热症状。感染较轻时可能是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感染较重时则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9℃甚至更高。不同的感染源引起的发热特点可能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有时可能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伴有寒战等表现。对于儿童来说,感染导致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容易扩散,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淋巴结肿大情况。
乏力、消瘦:如果是肿瘤性疾病导致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如淋巴瘤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消瘦的症状。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消耗身体能量,患者食欲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体重逐渐下降。这种情况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或长期接触某些致癌因素的人群,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乏力、消瘦时需要高度警惕肿瘤性疾病的可能。
盗汗:淋巴瘤患者还可能出现夜间盗汗的症状,即入睡后出汗,醒来后汗止。这是由于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对于老年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伴盗汗等症状时,要综合考虑多种疾病的可能性,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不同病因相关症状特点
感染性病因
细菌感染:常见的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的颈部淋巴结炎,除了有淋巴结肿大、疼痛外,可能还伴有局部皮肤的红肿,皮肤温度也可能升高。例如颈部皮肤有破损后引起的淋巴结感染,局部皮肤红肿表现会比较明显。儿童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因皮肤破损等原因发生细菌感染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颈部皮肤情况及淋巴结变化。
病毒感染:像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了颈部淋巴结肿大外,还可能伴有咽峡炎、皮疹等表现。患者会出现咽喉疼痛、吞咽困难,皮肤出现斑丘疹等症状。青少年群体中因感染EB病毒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伴这些症状的情况较为常见。
肿瘤性病因
淋巴瘤:除了颈部淋巴结肿大、乏力、消瘦、盗汗外,还可能伴有肝脾肿大,有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往往是进行性的,即肿大的淋巴结会逐渐增大、增多。对于不同年龄的淋巴瘤患者,治疗方案和预后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淋巴瘤的治疗与成人在药物选择、剂量等方面有差异,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转移癌:如果是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比如甲状腺癌转移至颈部淋巴结,除了颈部淋巴结肿大外,甲状腺癌患者可能还有甲状腺部位的症状,如甲状腺肿块、声音嘶哑等(若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对于有其他部位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时要考虑转移癌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原发肿瘤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