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中晚期孕妇右下腹疼痛等可能是急性阑尾炎,诊断靠症状、体征及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早期、中期妊娠多尽早手术,晚期妊娠尽快手术,非手术治疗受限,特殊人群如年轻、高龄孕妇及有特殊病史者需注意,术后要加强护理与随访,密切监测孕妇及胎儿情况。
一、诊断要点
1.症状表现: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右下腹疼痛,疼痛特点可能与非孕期有所不同,早期可能类似非孕期阑尾炎的转移性右下腹痛,但由于妊娠子宫的存在,疼痛位置可能会有所偏移。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孕妇,症状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一定不同,但基本的腹痛等核心症状是关键。
2.体征检查:右下腹压痛是重要体征,由于妊娠子宫的影响,压痛位置可能偏高。通过体格检查结合孕妇的妊娠情况综合判断。
3.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一般超过15×10/L,但需结合妊娠阶段等因素分析,不同年龄的孕妇白细胞正常参考值范围略有差异,但妊娠合并阑尾炎时白细胞升高更明显。
超声检查:可帮助鉴别诊断,超声下可见阑尾肿大等异常表现,对判断阑尾情况有重要价值,尤其对于中晚期妊娠的孕妇,超声是较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二、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为主
早期妊娠:妊娠早期(1-12周)合并急性阑尾炎,应尽早手术。因为妊娠早期阑尾炎症发展较快,易发生穿孔等并发症,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麦氏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
中期妊娠:妊娠中期(13-27周)合并急性阑尾炎,也多主张手术治疗。此时胎儿相对较稳定,手术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若不及时手术,阑尾炎症加重可能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
晚期妊娠:妊娠晚期(28周及以后)合并急性阑尾炎,若诊断明确,应尽快手术。晚期妊娠时阑尾位置更高,且增大的子宫可能导致炎症不易局限,更易出现穿孔等情况,手术方式多选择右侧腹直肌旁切口,尽量不放置腹腔引流,以免刺激子宫引起早产。
2.非手术治疗的限制: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少数单纯性阑尾炎早期、孕妇拒绝手术等极个别情况。非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指征,且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病情加重需及时改为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非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年龄因素:
年轻孕妇:年轻孕妇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好,但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时仍需积极处理,因为年轻孕妇可能对疼痛等症状的耐受度不同,但不能因年龄小而忽视病情,要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年龄≥35岁)本身妊娠风险较高,合并急性阑尾炎时,手术耐受性可能相对较差,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高。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术后加强护理,预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2.生活方式与病史: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孕期饮食不规律等)的孕妇,更要警惕急性阑尾炎的发生。有既往腹部手术史等病史的孕妇,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时,粘连等情况可能增加手术难度,术前需详细评估粘连情况,手术中要精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四、术后护理与随访
1.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术后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监测频率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高龄孕妇可能需要更频繁监测。
切口护理:保持阑尾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预防切口感染。
胎儿监测:术后要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包括胎心监护等,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因为手术可能对胎儿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晚期妊娠的孕妇。
2.随访:术后要定期随访孕妇和胎儿的情况,了解孕妇身体恢复情况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对于有异常情况的孕妇,要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