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卫生防护需勤洗手及避免手部接触眼鼻口,环境防控要保持居住环境通风与家居清洁消毒,接触禽类要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病死禽且处理禽类食品需生熟分开并煮熟煮透,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人群各有防护要点,增强自身免疫力可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来达成。
一、个人卫生防护
1.勤洗手:接触禽鸟或其粪便后,以及在制备食物前、用餐前、处理伤口前后等情况下,均应使用肥皂或含有酒精成分的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彻底洗手,洗手时间需持续约20秒,确保手部各个部位都得到清洁,有效清除可能沾染的禽流感病毒等病原体。
2.避免手部接触眼、鼻、口:尽量减少用手直接触摸眼睛、鼻腔和口腔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是病毒容易侵入人体的途径,若手部沾染禽流感病毒后接触这些部位,增加感染风险。
二、环境防控措施
1.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至少保证室内空气流通2-3次,每次通风时长不少于30分钟,使室内空气与外界新鲜空气充分交换,降低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浓度。
2.家居清洁消毒:定期对家居环境中的家具表面、地面、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稀释比例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一般作用10-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以杀灭可能附着的禽流感病毒。
三、接触禽类相关注意事项
1.避免直接接触活禽或病死禽:尽量不要前往活禽市场等禽类密集且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场所,若必须接触活禽,应佩戴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接触后及时更换手套并进行手部清洁消毒。对于病死禽,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联系相关畜牧兽医部门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2.处理禽类食品规范:在处理禽类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处理生禽肉和蛋类的刀具、砧板等厨具与处理熟食的要严格区分,避免交叉污染。并且要将禽类及其蛋类彻底煮熟煮透,一般禽肉的中心温度需达到70℃以上,蛋类的蛋白蛋黄均凝固,确保杀灭可能存在的禽流感病毒。
四、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免疫力可能较低,应尽量减少与活禽的接触,若因生活需求需接触禽类,更要严格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回家后及时清洁身体和更换衣物。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接触禽类的情况。
2.儿童:儿童好奇心强,易接触到禽类相关物品,家长要加强监管,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接触活禽或其粪便,避免儿童用手触摸眼、鼻、口等部位。在处理禽类食品时,要确保儿童远离操作区域,防止儿童误食未煮熟的禽肉蛋类。当儿童出现呼吸道不适等症状时,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儿童就医。
3.患有慢性疾病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自身免疫力和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差,感染禽流感后可能病情发展更严重。这类人群要更加注意避免接触活禽,保持居住环境卫生,加强自身健康管理,如控制基础疾病稳定,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尽快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接触禽类情况,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五、增强自身免疫力
1.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确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猕猴桃等水果,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鱼类等,为身体提供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
2.适量运动: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适量运动,如成年人可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儿童可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3.充足睡眠: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相对更长,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