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的原因包括内分泌因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致雄激素高影响排卵、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子宫内膜因素如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损伤内膜、子宫内膜结核破坏内膜,全身性因素如营养不良致营养缺乏影响内膜生长修复、慢性疾病影响代谢和健康,精神心理因素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常见原因之一,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影响卵巢排卵功能,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使子宫内膜增生不足,表现为月经量少。研究表明,约7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月经异常,其中包括月经量少。女性若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除月经量少外,还可能伴有多毛、肥胖、痤疮等表现,且长期患病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调节至关重要。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量少。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早期也可能出现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少。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女性,除月经量少外,还常伴有乏力、畏寒、水肿等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女性则可能有多汗、心慌、消瘦等表现。不同年龄的女性都可能受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育龄期女性更为常见。
子宫内膜因素
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多次人工流产会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变薄,从而引起月经量少。因为人工流产手术可能会刮除部分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影响子宫内膜的再生和修复。比如,一年内进行过2次以上人工流产的女性,发生月经量少的概率明显高于未进行过人工流产的女性。而且,宫腔粘连也是人工流产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宫腔粘连会使宫腔部分或完全闭塞,进一步导致月经量少,甚至闭经,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尤其是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可能导致不孕。
子宫内膜结核:结核杆菌感染子宫内膜后,会破坏子宫内膜,引起子宫内膜炎症、粘连等,导致月经量少。子宫内膜结核多发生于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女性,除月经量少外,还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
全身性因素
营养不良:过度节食、挑食等导致营养不良时,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铁等,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修复,从而出现月经量少。例如,长期素食且不补充其他营养物质的女性,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进而影响月经情况。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月经量,还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因营养不良出现月经量少,尤其是青春期女性,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较高,若营养摄入不足,对月经的影响更为明显。
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进而影响月经。慢性肝炎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会影响雌激素的代谢,导致内分泌失调,出现月经量少;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受损,体内代谢废物排泄障碍,也可能影响月经。这类女性除了月经量少外,还会有原发病的相关表现,如慢性肝炎患者可能有乏力、黄疸、肝区不适等症状,慢性肾炎患者可能有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表现,不同年龄的慢性疾病患者都可能受到影响,中老年女性患慢性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更需关注月经情况与慢性疾病的关系。
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长期的精神心理压力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量少。例如,面临工作压力大、家庭矛盾等情况的女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可能出现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量少。精神心理因素对月经的影响在各个年龄段的女性中都较为常见,尤其是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月经量少。长期的精神心理问题若不解决,还可能进一步加重月经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