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在咽部,表现为咽部不适等症状,检查靠查体和电子喉镜,治疗用一般、药物及物理治疗;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局部异常生长的病变,发病在甲状腺,多数无症状,大结节有压迫症状,检查用超声、甲功及穿刺,治疗分随访、手术及药物治疗,两者在定义、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部位主要在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等部位。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性病变,发病部位为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气管前方,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二、临床表现差异
慢性咽炎
症状表现:常见症状有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还可有轻微疼痛,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痰或仅有少量黏痰。症状轻重不一,可因过度用嗓、受凉、疲劳等因素诱发或加重,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长期吸烟、饮酒、用嗓过度的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
甲状腺结节
症状表现: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颈部超声等检查时发现。当结节较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可导致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等。不同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有家族甲状腺疾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检查方法不同
慢性咽炎
查体: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增生,有时可见黏液分泌附着。
电子喉镜:可更清晰观察咽部情况,明确黏膜及淋巴组织病变细节。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超声:是诊断甲状腺结节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明确结节的大小、数量、位置、质地(实性或囊性)、血供情况等,还能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超声下可根据结节的形态、边界、回声等特征进行TI-RADS分类,帮助评估结节性质。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的检测,以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否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情况。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对超声怀疑恶性的结节可进行FNAC,通过抽取结节内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明确结节的病理性质,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
四、治疗原则有别
慢性咽炎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嗓,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接触粉尘及刺激性气体等。
药物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清洁口腔;局部含片,如西瓜霜含片等缓解咽部不适症状;对于有淋巴滤泡增生明显且症状较严重者,可考虑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但需谨慎操作,避免过度治疗影响咽部功能。不同年龄人群用药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局部治疗方式。
甲状腺结节
随访观察:对于良性且无明显症状的甲状腺结节,一般建议定期复查甲状腺超声,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通常3-6个月复查一次,根据结节的变化调整随访间隔时间。不同年龄患者随访频率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甲状腺结节需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高。
手术治疗:当甲状腺结节考虑为恶性、结节较大产生压迫症状、结节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需根据结节情况等综合选择,如甲状腺叶切除术、甲状腺全切除术等。
药物治疗:如果甲状腺结节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如果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进行替代治疗。但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合并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而非直接针对结节本身,且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