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有自然防御机制,破坏后易引发阴道炎,其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幼女、绝经后、孕期女性局部抵抗力不同)、局部因素(阴道灌洗、性生活频繁及多个性伴侣破坏阴道环境或带入病原体)、感染因素(细菌性阴道病菌群失调、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白假丝酵母菌繁殖、滴虫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感染),还有全身性疾病(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影响阴道环境或免疫力)、药物因素(长期大量用广谱抗生素破坏菌群平衡)。
一、阴道的自然防御机制及失衡原因
阴道具有一定的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内的酸性环境(正常阴道pH值通常在3.8~4.4),这种酸性环境可以抑制多种病原体生长。而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就容易引发阴道炎。
(一)生理因素
1.年龄因素
幼女:幼女的雌激素水平较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阴道pH值偏高(接近7),局部抵抗力差,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阴道炎。例如,一项针对幼女阴道炎的研究发现,约有一定比例的幼女阴道炎是由于外阴卫生不良,病原体容易侵入阴道导致的。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阴道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萎缩性阴道炎。
2.孕期女性: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阴道糖原含量增加,阴道pH值改变,同时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下降,也容易发生阴道炎,尤其是霉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率会有所升高。
(二)局部因素
1.阴道灌洗:频繁进行阴道灌洗会破坏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和菌群平衡。正常情况下,阴道内的有益菌如乳杆菌等可以维持阴道的微生态平衡,过度灌洗会减少乳杆菌数量,使其他病原体更容易滋生,从而增加阴道炎的发生风险。
2.性生活
性生活频繁:性生活过于频繁可能会机械性地损伤阴道黏膜,破坏阴道的正常防御功能。而且,男性的生殖器官可能携带一些病原体,在性生活过程中容易将病原体带入女性阴道,增加阴道炎的发生几率。例如,有研究表明,性生活频率高的女性,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多个性伴侣: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感染不同病原体的机会,从而增加阴道炎的发病风险。因为不同性伴侣可能携带不同的病原体,容易在性接触过程中相互传播。
(三)感染因素
1.细菌性阴道病
主要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引起的。例如,阴道内优势菌乳杆菌的数量下降,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衡,加德纳菌等厌氧菌过度生长,产生一些胺类物质,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味等症状。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主要病原体是白假丝酵母菌。当阴道内环境改变,如局部免疫力下降、阴道pH值改变等情况时,白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引发感染。例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等情况下,容易诱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糖原含量高,pH值适宜假丝酵母菌生长,所以更容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
3.滴虫性阴道炎
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等间接传播。阴道毛滴虫适宜在潮湿、pH值5.2~6.6的环境中生长,当阴道环境改变时,毛滴虫容易大量繁殖,引起阴道炎症,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泡沫状、外阴瘙痒等症状。
二、其他相关因素
(一)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含量升高,阴道pH值改变,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的生长繁殖,使糖尿病患者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2.免疫系统疾病: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包括引起阴道炎的病原体,从而更容易发生阴道炎,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难以治愈。
(二)药物因素
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乳杆菌的生长,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使其他病原体过度繁殖,引发阴道炎。例如,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可能会继发霉菌性阴道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