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是仅表现为皮肤瘙痒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病因包括内部的系统性疾病、神经精神因素、药物或食物过敏及外部的皮肤干燥、气候变化、化学物质刺激,临床表现有全身性瘙痒症(泛发全身、夜间重、可致继发损害)和局限性瘙痒症(局限某部位如肛门等),分类为全身性和局限性,诊断依据症状及排除其他伴瘙痒皮肤病,治疗有非药物干预(皮肤保湿、避免刺激)和药物治疗(用抗组胺药等,治原发病),特殊人群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注重保湿排查系统病、女性特殊时期注意局部清洁及遵医用药。
一、定义
瘙痒症是仅表现为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一类皮肤病。
二、病因
(一)内部因素
1.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因血糖升高可引发皮肤瘙痒;肝胆疾病患者由于胆汁淤积等原因可导致瘙痒;肾病患者在肾功能不全时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等,这些系统性疾病通过影响机体代谢、神经等功能引发皮肤瘙痒。
2.神经精神因素:长期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异常可干扰神经调节,导致皮肤瘙痒感异常敏感;此外,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功能失调时也可能单纯引发瘙痒感觉。
3.药物或食物过敏: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等)或食物(如海鲜等)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应,进而出现皮肤瘙痒症状。
(二)外部因素
1.皮肤干燥: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干燥等因素,皮肤的皮脂腺、汗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水分流失增加,导致皮肤干燥,易引发瘙痒。例如老年人皮肤生理功能衰退,更易出现因皮肤干燥导致的瘙痒。
2.气候变化:季节更替时,气温、湿度等变化可影响皮肤状态,如冬季空气干燥寒冷,皮肤水分散失快,易诱发瘙痒;夏季高温多汗,皮肤长时间受汗液浸渍也可能引发瘙痒。
3.化学物质刺激:长期接触肥皂、洗涤剂、某些化纤材质等化学物质,可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
三、临床表现
1.全身性瘙痒症:瘙痒可泛发全身,多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患者难以控制搔抓,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长期搔抓还可能导致皮肤肥厚、色素沉着等继发损害。
2.局限性瘙痒症:瘙痒局限于某一部位,常见部位有肛门、阴囊、女阴等。例如肛门瘙痒症多与局部潮湿、痔疾等有关;女阴瘙痒症可能与月经周期、阴道分泌物刺激等因素相关。
四、分类
(一)全身性瘙痒症
瘙痒累及全身皮肤,病因常与系统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等相关。
(二)局限性瘙痒症
瘙痒局限于身体某一特定部位,如上述的肛门、阴囊、女阴等部位瘙痒,多与局部局部因素(如局部卫生状况、局部疾病等)密切相关。
五、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及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同时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排除其他伴有瘙痒的皮肤病,如疥疮、湿疹等。
六、治疗原则
(一)非药物干预
1.皮肤保湿:使用合适的保湿剂保持皮肤水分,改善皮肤干燥状况,尤其对于因皮肤干燥引发瘙痒的患者,可每日多次涂抹保湿霜等。
2.避免刺激因素:避免过度搔抓皮肤,减少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洗涤剂等,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抗组胺药等缓解瘙痒症状,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用药安全,如儿童应谨慎使用抗组胺药,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老年人用药需考虑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等。同时针对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发生瘙痒症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温和清洁皮肤、使用儿童专用保湿产品等,避免随意使用成人止痒药物,以防药物不良反应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老年人
老年人皮肤生理功能衰退,易出现皮肤干燥引发瘙痒,日常应注重皮肤保湿,选择温和的护肤产品,同时需关注是否存在系统性疾病导致的瘙痒,及时排查相关疾病。
(三)女性特殊时期
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皮肤状态,引发瘙痒,需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措施缓解瘙痒,同时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