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非手术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卧床休息与饮食调整,术后护理与康复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并预防处理并发症,不同年龄和有基础病史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手术治疗
1.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急性阑尾炎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大多数急性阑尾炎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相对较短、炎症局限的情况较为适用。通过在腹部建立几个微小的穿刺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阑尾切除。这种手术方式对机体的干扰较小,术后疼痛较轻,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成人等,只要符合手术指征,都可以考虑该手术方式,但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在手术操作时需要更加精细,以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等,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安全。
2.开腹阑尾切除术: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或患者情况不适合腹腔镜手术时仍会采用。手术时需要切开腹部皮肤和肌肉等组织,暴露阑尾进行切除。该手术方式对机体的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术后发生肠粘连的风险相对较高。但对于一些病情复杂、如阑尾穿孔并伴有严重腹腔感染等情况的患者,开腹手术可以更直接地进行腹腔内的清理和处理。在年龄方面,对于新生儿等特殊年龄段的患者,开腹手术需要特别谨慎,要充分考虑手术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导致腹腔粘连严重等情况,开腹手术可能需要更加仔细地分离粘连,避免损伤其他脏器。
二、非手术治疗
1.抗感染治疗: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早期等情况。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控制阑尾的炎症。一般会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但在临床中也会经验性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需要调整。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要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并且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合适的剂量。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要避免使用过敏的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腹痛等症状是否缓解。如果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需要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2.卧床休息与饮食调整: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减轻腹部的负担。在饮食方面,发病初期需要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物质,随着病情的缓解,可以逐渐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等,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营养的摄入,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在饮食调整时需要兼顾血糖的控制,合理安排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等含量。
三、术后护理与康复
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更加频繁地监测生命体征,因为儿童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伤口护理的要求有所不同,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要注意避免伤口受到摩擦等。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等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活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活动量过大导致病情加重。
2.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术后可能出现出血、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粘连等并发症。对于出血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情况和生命体征等。如果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切口感染时要加强伤口的换药等处理。对于腹腔脓肿等并发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儿童患者中,要特别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因为儿童的肠道功能恢复相对较慢,且对肠梗阻等的耐受能力较差。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更加关注其基础疾病在术后的变化,如糖尿病患者术后要注意血糖的波动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