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支气管肺炎有呼吸系统症状如发热、咳嗽、气促,还有全身症状如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环境调整、休息、饮食)、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对症、细菌感染用敏感抗生素)、对症治疗(退热、止咳祛痰、氧疗);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保证水分,休息护理要安静舒适、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用药要遵医嘱、了解药物情况。
一、宝宝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
发热:多为不规则发热,也可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婴幼儿体温波动范围较大,新生儿、体弱儿可不发热或体温不升,一般来说,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相对较轻,持续时间较短;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相对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咳嗽:早期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咳嗽有痰,新生儿、早产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咳嗽的程度和频率因病情而异,病情较重时咳嗽较剧烈,频繁的咳嗽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和进食。
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呼吸≥50次/分钟,1-5岁幼儿呼吸≥40次/分钟,可见鼻翼扇动,重者可有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的。
2.全身症状
精神萎靡:宝宝可出现精神不佳、烦躁不安或嗜睡等表现,这是因为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功能。
食欲减退:宝宝可能出现吃奶量减少,大一点的宝宝可能表现为不想进食,这与发热、咳嗽导致身体不适以及消化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有关。
呕吐、腹泻:部分宝宝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这是由于感染病原体后毒素吸收或炎症波及胃肠道所致。
二、宝宝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环境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宝宝呼吸通畅,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
休息:让宝宝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饮食:给予宝宝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水分和热量,以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
2.抗感染治疗
病毒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但对于一些特定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细菌感染: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万古霉素等。抗生素的使用应足量、足疗程,一般体温正常后5-7天,症状、体征消失后3天停药。
3.对症治疗
退热:当宝宝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使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退热,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需注意低龄儿童使用退热药物的剂量和禁忌,避免不良反应。
止咳祛痰: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以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但应避免使用强力镇咳药,以免影响痰液排出,加重病情。
氧疗:对于有气促、发绀等缺氧表现的宝宝,应给予吸氧,改善缺氧症状,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90%-95%)。
三、特殊人群(宝宝)的温馨提示
1.饮食方面:宝宝患支气管肺炎时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应避免给宝宝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可以多给宝宝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同时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预防脱水。
2.休息与护理方面:要为宝宝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在护理宝宝时,要注意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和痰液。对于小婴儿,可采用拍背的方法帮助痰液排出,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从下往上、从外向内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
3.用药方面: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家长要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保存方法,确保药物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