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有甲状腺局部表现如甲状腺肿大、疼痛与触痛,全身表现如发热、全身不适,实验室检查有甲状腺功能、ESR、TPOAb和TgAb等方面的表现,影像学有超声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扫描的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在各表现上有一定差异,儿童在检查配合、体温调节、抗体检测及核素扫描辐射等方面需特殊关注
一、症状表现
(一)甲状腺局部表现
1.甲状腺肿大:多为双侧甲状腺肿大,也可单侧起病,甲状腺质地较硬,有压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等部位,一般病程持续数周,肿大程度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甲状腺肿大较为明显,影响颈部外观及吞咽等功能,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颈部不适而出现哭闹等表现,与成人相比,儿童对疼痛的表达可能更依赖于行为变化。
2.甲状腺疼痛与触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在吞咽、转头等颈部活动时疼痛可加重,这种疼痛与甲状腺的炎症反应有关,炎症刺激甲状腺组织,导致神经末梢受刺激而产生疼痛,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述不同,成人可较清晰描述疼痛情况,儿童可能通过肢体动作或哭闹来体现疼痛不适。
(二)全身表现
1.发热: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也可高达39℃以上,发热一般在甲状腺局部症状出现后一段时间出现,发热持续时间不等,有的患者发热持续数天,有的可长达数周。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出现体温波动较大的情况,且儿童发热可能伴随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表现,与成人相比,儿童发热更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全身状况。
2.全身不适:患者常伴有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乏力可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肌肉酸痛可使患者感到肢体沉重、活动受限,这种全身不适与炎症反应引起的全身炎症介质释放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全身不适的表现程度有所差异,成人可能更能感知自身活动耐力下降等情况,儿童则可能表现为不愿意参与日常活动等。
二、实验室检查表现
(一)甲状腺功能检查
1.早期: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这是由于甲状腺滤泡被炎症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导致,此阶段称为甲状腺毒症期,年龄对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儿童的甲状腺功能指标波动可能相对较大,与成人相比,儿童甲状腺轴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炎症刺激下的反应可能更具特殊性。
2.中期:随着甲状腺滤泡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逐渐耗竭,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降至正常或低于正常,TSH水平可升高,进入甲状腺功能减退期。
3.恢复期: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TSH水平也恢复正常。
(二)红细胞沉降率(ESR)
多数患者ESR明显增快,可高达100mm/h以上,ESR增快反映了体内的炎症反应程度,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程中,ESR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病情活动期ESR升高明显,病情缓解时ESR逐渐下降,不同年龄人群ESR增快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能反映炎症的活跃情况。
(三)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多数患者这两种抗体正常或轻度升高,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不同,亚急性甲状腺炎时这两种抗体一般不会显著升高,这有助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进行鉴别诊断,年龄因素对这两种抗体的检测结果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儿童患者中仍可通过检测这两种抗体来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影像学表现
(一)超声检查
甲状腺弥漫性或局灶性肿大,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区,病变区域血流信号丰富,称为“火海征”,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对于判断甲状腺炎症的范围和程度有重要价值,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使其配合检查,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
(二)放射性核素扫描
甲状腺摄取放射性核素功能降低,呈现“冷结节”表现,这是由于甲状腺炎症导致甲状腺滤泡功能受损,摄取核素能力下降,放射性核素扫描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在临床应用中相对超声检查等更为少见,其对不同年龄人群的诊断价值基本一致,但儿童进行放射性核素扫描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