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性皮肤病是由疥螨等多种寄生虫感染皮肤引发的皮肤病包括疥疮等多种类型有相应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诊断方法预防需保持个人卫生改善居住环境等治疗要根据不同病症选相应方法不同年龄性别有不同注意点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落实预防措施。
一、寄生虫性皮肤病的定义
寄生虫性皮肤病是由寄生虫感染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类皮肤病。寄生虫种类繁多,包括疥螨、蠕形螨、阴虱、臭虫、跳蚤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侵袭皮肤,引发一系列的皮肤病变和相关症状。
二、常见的寄生虫性皮肤病及相关寄生虫
(一)疥疮
1.致病寄生虫:由疥螨引起,疥螨分为人疥螨和动物疥螨,人疥螨是引起人类疥疮的主要病原体。
2.好发人群及特点:各个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如家庭内、集体生活场所中易相互传染。皮肤损害主要为丘疹、水疱及隧道,隧道为疥螨挖掘的蜿蜒状皮损,常发生于指缝、手腕屈侧、肘窝、腋窝、乳房下、腹部、腹股沟、阴部等部位,夜间瘙痒剧烈。
(二)蠕形螨病
1.致病寄生虫:由蠕形螨感染引起,包括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
2.好发人群及特点:多见于油性皮肤的成年人,好发于面部,尤其是鼻、颊、额等处,可表现为毛囊口扩大、潮红,有皮脂溢出,有时可形成丘疹、脓疱、结节等损害,自觉轻度瘙痒、烧灼感或刺痛感。
(三)阴虱病
1.致病寄生虫:由阴虱寄生在人体阴毛和肛周体毛上引起。
2.好发人群及特点:多见于性活跃人群,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衣物等间接传播。主要表现为阴毛部位剧烈瘙痒,夜间为甚,局部可见丘疹、红斑,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在阴毛上可发现阴虱或虱卵。
(四)臭虫叮咬性皮炎
1.致病寄生虫:由臭虫叮咬所致。
2.好发人群及特点:任何人群均可发病,多见于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被叮咬后皮肤出现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央常有针尖大小的瘀点,常成批出现,好发于暴露部位,瘙痒剧烈,影响睡眠。
(五)跳蚤叮咬性皮炎
1.致病寄生虫:由跳蚤叮咬引起。
2.好发人群及特点:多见于宠物饲养者及卫生条件不佳的人群,跳蚤叮咬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风团,中央有针尖大小的瘀点,瘙痒明显,搔抓后可出现皮肤破损、结痂等,好发于下肢、腰部等部位。
三、寄生虫性皮肤病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接触史,包括是否接触过宠物、是否有不洁性生活史、居住环境是否卫生等,了解皮肤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发展过程及伴随症状等。
(二)体格检查
仔细检查皮肤损害的形态、分布部位等,如疥疮的隧道、阴虱病的阴毛部位表现等,有时可在皮肤损害处发现寄生虫或虱卵。
(三)实验室检查
对于怀疑寄生虫性皮肤病的患者,可进行显微镜检查,如在皮损处刮取鳞屑、挑出隧道中的疥螨,或在阴毛处查找阴虱及虱卵等,以明确诊断。
四、寄生虫性皮肤病的预防与治疗原则
(一)预防
1.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尤其是贴身衣物要定期清洗更换并进行消毒。
2.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定期对居住场所进行杀虫处理。
3.避免与患有寄生虫性皮肤病的患者密切接触,如接触后要及时清洗消毒接触过的物品。
4.宠物要定期进行驱虫处理,避免宠物身上的寄生虫传播给人类。
(二)治疗
1.根据不同的寄生虫性皮肤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疥疮可使用硫磺软膏等药物外用治疗;阴虱病需剔除阴毛后外用林旦乳膏等药物;臭虫、跳蚤叮咬性皮炎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消炎,必要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等。
2.对于患者使用过的衣物、被褥等要进行高温消毒或暴晒处理,以杀灭寄生虫及虫卵,防止疾病复发或传播给他人。
不同年龄、性别在预防和治疗寄生虫性皮肤病时需注意相应特点,儿童由于皮肤娇嫩、卫生习惯可能不佳等因素,更要注重个人卫生及居住环境的清洁;女性在处理阴虱病等疾病时要考虑到阴毛部位的特殊情况;老年人可能皮肤抵抗力相对较弱,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治疗方法。总之,对于寄生虫性皮肤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注重预防措施的落实,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