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包括口腔颌面部感染(如龋齿、牙周炎、牙龈炎、口腔溃疡等可致其肿大且有相应局部症状)和头颈部其他部位感染(如中耳炎、扁桃体炎、咽炎等可致其肿大且有相应局部表现),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肿瘤性因素(恶性肿瘤转移或原发性颌下淋巴结恶性肿瘤可致其肿大,转移者初期质地硬、活动度差后期可融合固定,原发性淋巴瘤者有全身症状)和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致其肿大且有多系统受累表现),发现颌下淋巴结突然肿大应及时就医检查,儿童和老年人需特别关注。
一、感染性因素
(一)口腔颌面部感染
1.原因及机制
当口腔内发生炎症时,如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等,细菌等病原体可通过淋巴回流途径累及颌下淋巴结。例如,严重的牙周炎时,牙龈部位的细菌感染可经淋巴管蔓延至颌下淋巴结,引发淋巴结炎症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口腔卫生相对较差且喜食甜食等原因,龋齿发生率相对较高,更易因口腔感染导致颌下淋巴结肿大;而成年人若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也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此外,口腔溃疡也可能引起颌下淋巴结肿大,口腔溃疡处的病原体可经淋巴系统到达颌下淋巴结,刺激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使其增生,从而出现淋巴结肿大。
2.表现
患者一般可伴有口腔局部的症状,如龋齿患者有牙齿疼痛、龋洞等表现;牙周炎患者有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牙龈炎患者牙龈红肿、易出血;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内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面,周围红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处可伴有疼痛,质地可能偏软,活动度尚可。
(二)头颈部其他部位感染
1.原因及机制
耳部感染,如中耳炎,可通过淋巴管累及颌下淋巴结。中耳炎时,中耳内的炎症可经淋巴管传播到颈部淋巴结,包括颌下淋巴结。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咽炎等,病原体可经淋巴引流至颌下淋巴结。例如,急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部位的细菌感染可通过淋巴循环到达颌下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症反应。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发生头颈部感染,进而导致颌下淋巴结肿大;而免疫力正常、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相对发生感染的几率较低,但一旦感染也可能出现此类情况。
2.表现
中耳炎患者有耳部疼痛、听力下降、耳道分泌物等表现;扁桃体炎患者有咽痛、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化脓等;咽炎患者有咽部疼痛、咽干、咽痒等。颌下淋巴结肿大情况与口腔颌面部感染类似,伴有疼痛,质地软,活动度尚可。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肿瘤性因素
1.原因及机制
恶性肿瘤转移是常见原因之一,如口腔癌、鼻咽癌等可转移至颌下淋巴结。例如,口腔癌的癌细胞可通过淋巴系统转移到区域淋巴结,包括颌下淋巴结。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肿瘤发生几率相对较高,更易出现肿瘤转移导致的颌下淋巴结肿大;而儿童相对少见,但也有恶性肿瘤累及颌下淋巴结的情况。
此外,原发性颌下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也可导致颌下淋巴结肿大。淋巴瘤是一种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可累及淋巴结,包括颌下淋巴结。
2.表现
肿瘤转移导致的颌下淋巴结肿大,初期可能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后期可逐渐融合固定。原发性淋巴瘤患者除了颌下淋巴结肿大外,还可能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二)免疫性疾病
1.原因及机制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淋巴结,导致颌下淋巴结肿大。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机体免疫系统紊乱,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同时也可影响淋巴结的正常功能,导致淋巴结肿大。不同性别人群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女性,所以女性相对更易因免疫性疾病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
2.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除了颌下淋巴结肿大外,还可能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
当发现颌下淋巴结突然肿大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淋巴结超声、病理活检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更加关注,因为儿童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口腔、耳部等部位的情况以及全身症状;对于老年人,要警惕肿瘤等严重疾病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