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感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触摸眼口鼻)、保持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清洁家居、保持室内通风)、增强机体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减少接触流感患者(流感季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远离流感患者、对患者隔离消毒及自身防护)来实现。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建议每年秋季或冬季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等人群属于优先接种对象。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有效降低接种者感染流感的风险以及减轻感染后的症状严重程度。大量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能显著减少流感相关的住院、门诊就诊和死亡等情况。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至少洗手20秒,可有效去除手上沾染的流感病毒等病原体。例如,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情况都应及时洗手。对于儿童,家长应引导并协助其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因为儿童的卫生防护意识相对较弱,手部接触病毒后易通过口鼻等部位进入体内引发感染。
避免触摸眼、鼻、口:流感病毒可通过眼、鼻、口等黏膜途径侵入人体,所以应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这些部位。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节,更要注意这一点。对于幼儿,家长要时刻留意其行为,及时纠正触摸眼、鼻、口的不良习惯。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经常打扫房间,擦拭家具表面,清洗床上用品等。可以使用合适的清洁剂进行清洁,以去除可能附着的流感病毒等。对于有宠物的家庭,也要注意宠物生活环境的清洁,因为宠物可能携带一些病原体并传播给人类。
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每次通风时间建议在30分钟以上。这样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室内空气中流感病毒的浓度。在流感高发季节,即使天气较冷,也应适当通风,可选择在一天中气温相对较高的时候进行通风,同时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人员着凉。对于年老体弱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通风时要注意自身保暖,避免因通风而引发身体不适。
增强机体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橙子、苹果等)、瘦肉、鱼类、豆类等。其中,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研究发现,充足的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蛋白质是身体免疫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于儿童,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避免挑食、偏食,以保证营养均衡摄入,促进其免疫系统正常发育。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次运动时间建议在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运动5天。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但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对于老年人,运动方式可以选择较为温和的,如太极拳、慢走等,运动强度以自身感觉舒适为宜,避免因运动强度过大而对身体造成损伤。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运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充足睡眠: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相对更长。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流感等疾病的风险。对于上班族等人群,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学生,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其睡眠情况,确保其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来促进身体发育和免疫力提升。
减少接触流感患者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商场、超市、公共交通工具等。如果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口罩。如果身边有流感患者,应尽量与其保持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如交谈、共用餐具等。对于家庭中有流感患者的情况,要注意对患者进行隔离,患者使用的物品要定期消毒,如患者的毛巾、餐具等应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同时,照顾流感患者的人员也要注意自身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避免被感染后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尤其是老人、儿童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