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炎可由感染引发,细菌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通过皮肤黏膜破损、邻近器官感染蔓延等途径;病毒感染中EB病毒、风疹病毒等常见,经呼吸道等途径;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免疫系统异常时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状态可致淋巴结炎,药物、环境等因素也可能间接影响引发淋巴结炎。
一、感染引发
(一)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类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较为常见的引发淋巴结炎的细菌之一。例如,皮肤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进而累及附近淋巴结。有研究表明,在儿童淋巴结炎病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一定比例,皮肤疖肿等皮肤局部感染病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经淋巴管蔓延至所属淋巴结,导致淋巴结炎发生。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是常见致病菌。当人体咽部等部位受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细菌可经淋巴回流至颈部淋巴结等区域,引发淋巴结的炎症反应。比如,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沿淋巴途径扩散至颈部淋巴结,引起颈部淋巴结炎。
2.感染途径
皮肤黏膜破损是常见感染途径。比如手部有微小伤口,接触到被细菌污染的物品后,细菌可通过伤口进入皮肤淋巴管,然后累及所属淋巴结。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皮肤相对娇嫩,玩耍过程中容易出现皮肤擦伤等情况,若不注意清洁,就增加了细菌感染引发淋巴结炎的风险。
邻近器官的感染蔓延也是重要途径。像口腔部位的感染,如牙周炎、牙龈炎等,其细菌可通过淋巴系统蔓延至颌下淋巴结,引起颌下淋巴结炎。女性乳房部位的感染,如乳腺炎,细菌可经淋巴途径扩散至腋窝淋巴结,导致腋窝淋巴结炎。
(二)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类型
EB病毒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疾病常伴有颈部、腋窝等部位淋巴结肿大。研究发现,感染EB病毒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淋巴结内淋巴细胞等发生反应性增生,从而出现淋巴结炎表现。
风疹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淋巴结炎。风疹病毒感染人体后,可累及颈部淋巴结等,使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等炎症表现。孕妇若感染风疹病毒,还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所以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关注风疹病毒感染相关的淋巴结炎情况。
2.感染途径
呼吸道是病毒感染的常见侵入途径。例如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经呼吸道黏膜等进入人体,进而累及淋巴结。风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结受累。
二、其他因素影响
(一)免疫系统异常
1.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可出现淋巴结炎表现。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的同时,也可能累及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内炎症细胞浸润等炎症改变。这类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监测自身免疫指标,淋巴结炎可能是其疾病活动的一个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可能合并淋巴结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关节疾病,同时可累及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的炎症反应,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损伤有关。
2.免疫缺陷状态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淋巴结炎。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此时各种病原体容易侵入淋巴结,引发炎症。例如,艾滋病患者容易合并鸟分枝杆菌感染,导致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等淋巴结炎症状。
(二)其他潜在因素
1.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进而导致淋巴结炎。比如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抗生素,个别人群使用后可能出现过敏,除了皮肤过敏表现外,也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等淋巴结炎表现。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包括引发淋巴结炎。例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其发生淋巴结炎的风险相对较高,此时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更为多样,治疗也相对复杂。
2.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间接增加淋巴结炎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接触某些工业化学污染物的人群,机体免疫防御能力可能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引发淋巴结炎。但目前关于环境因素与淋巴结炎具体的关联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