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疝气有局部症状和伴随症状,局部症状包括可复性肿块及局部坠胀感;伴随症状有疼痛(嵌顿或绞窄时剧烈疼痛,一般时轻微疼痛)和消化道症状(不完全性肠梗阻时腹胀、恶心、呕吐等,绞窄性疝时严重肠梗阻表现);不同类型疝气有特殊症状,如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呈梨形可降至阴囊,腹股沟直疝常见于老年男性、为半球形肿块可自行回纳,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疝块不大易嵌顿且易有肠梗阻症状,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局部症状
1.可复性肿块:这是大人疝气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表现为腹股沟区(大腿根部与腹部交界处)有可隆起的肿块,肿块质地多较软,有的可延伸至阴囊或大阴唇。例如,患者站立时腹股沟区可见一突出的包块,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时,肿块可回纳消失。这是因为腹腔内的脏器(多为肠管)在腹内压力增高时,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点或孔隙突出到体表形成肿块,而当腹内压力降低时,脏器又可回纳腹腔。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略有差异,但基本的病理机制相似。对于有长期便秘、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内压因素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可复性肿块的症状。
2.局部坠胀感:有些患者除了能摸到肿块外,还会感觉局部有坠胀不适的感觉。比如肿块突出时,会让患者感到腹股沟区或阴囊等部位有隐隐的坠胀感,尤其是在肿块较大或长时间站立行走后,坠胀感可能会更明显。这是由于突出的脏器对周围组织产生一定的牵拉刺激所致。
二、伴随症状
1.疼痛
嵌顿或绞窄时的剧烈疼痛:当疝气发生嵌顿时,也就是突出的脏器被卡在疝环处不能回纳,患者会出现局部剧烈疼痛。例如,腹股沟区的肿块突然变得坚硬、不能回纳,同时伴有明显的疼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或会阴部,而且疼痛较为剧烈,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嵌顿时间久了还可能发展为绞窄性疝,此时疼痛会持续加重,并且可能伴有压痛,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等炎症表现。对于老年人,由于其痛觉敏感度可能相对较低,或者对疾病的感知和表达可能不典型,更需要密切观察,因为绞窄性疝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后果。
一般情况下的轻微疼痛:在疝气肿块没有发生嵌顿或绞窄时,部分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隐痛或胀痛,这种疼痛通常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比如一些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中年人,可能只是在劳动后偶尔感觉到腹股沟区有轻微的不适,但不太影响日常活动,从而没有及时就医。
2.消化道症状:当疝气内容物为肠管时,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果是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能会有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例如,患者可能会感觉肚子发胀,不想吃东西,偶尔有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这是因为突出的肠管受到一定的刺激,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如果是绞窄性疝导致肠管缺血坏死,还可能出现停止排气排便等严重的肠梗阻表现,此时患者完全不能排气、排便,腹部疼痛加剧,呕吐频繁且呕吐物可能带有血性。
三、不同类型疝气的特殊症状
1.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可降至阴囊。站立时肿块突出,平卧后肿块可自行回纳。在儿童中,由于腹壁肌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腹股沟斜疝相对较为常见,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而对于青壮年男性,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增加腹内压的活动,也是腹股沟斜疝的诱发因素之一。
2.腹股沟直疝:常见于老年男性,一般表现为当患者站立时,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并不伴有疼痛或其他不适,肿块可自行回纳。这是因为老年男性腹壁肌肉、腱膜等组织退变、薄弱,腹股沟三角区缺乏完整的肌肉覆盖,腹内压增高时,腹腔脏器从腹股沟三角区突出形成直疝。
3.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疝块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由于股管较为狭窄,股疝容易发生嵌顿,嵌顿后除了局部疼痛外,更容易出现肠梗阻等消化道症状。中年以上妇女,尤其是肥胖者,因为骨盆较宽、股管上口较大等解剖特点,加上妊娠等因素可能导致腹内压增高,从而增加股疝的发生风险。
总之,大人疝气的症状因疝气的类型、病情的轻重等有所不同,一旦发现有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