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遗传和环境可致发病,多见于30-50岁女性,早期可无症状,进展后甲状腺肿大,可出现甲减或一过性甲亢表现,甲功早期正常,进展后甲减时TSH升、激素降,甲亢时激素升、TSH降,抗体显著升高,超声实质回声不均、网格状改变;甲亢最常见病因是Graves病,为自身免疫病,各年龄可发病,女多,有高代谢等表现,甲状腺弥漫肿大伴震颤杂音,眼有浸润或非浸润性突眼,Graves病甲亢时TSH降、激素升、TRAb阳性,超声实质回声均匀、火海征;治疗上桥本甲功正常随访,甲减用左甲状腺素钠,肿大压迫或恶变手术;甲亢有药物、放射性碘、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患两病时治疗需特殊考量。
一、疾病定义与发病机制
桥本氏甲状腺炎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受损。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环境因素如感染、精神应激等可能诱发疾病发作。多见于30-50岁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5-10)。
甲亢
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针对甲状腺细胞TSH受体的抗体,刺激甲状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二、临床表现
桥本氏甲状腺炎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甲状腺逐渐肿大,多为双侧对称弥漫性肿大,质地韧硬,表面光滑。部分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如乏力、畏寒、水肿、便秘、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少数患者在疾病早期因甲状腺滤泡破坏,甲状腺激素短暂释放增加,可能出现一过性甲亢症状,但程度一般较轻。
甲亢
典型表现为高代谢综合征,如怕热、多汗、皮肤潮湿、多食易饥、体重减轻、心慌、手抖、烦躁易怒、失眠等。甲状腺多呈弥漫性肿大,可伴有震颤和血管杂音。眼部表现有浸润性突眼和非浸润性突眼,浸润性突眼可导致眼痛、视力下降等,非浸润性突眼主要表现为眼球轻度突出、瞬目减少等。
三、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指标
桥本氏甲状腺炎
早期甲状腺功能可能正常,随着病情发展,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甲状腺激素(FT3、FT4)降低;若出现一过性甲亢,可能FT3、FT4升高,TSH降低,但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显著升高,且滴度常较高。
甲亢
Graves病导致的甲亢,血清TSH降低,FT3、FT4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TPOAb和TgAb也可能升高,但一般不如桥本氏甲状腺炎显著。
四、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桥本氏甲状腺炎
甲状腺超声表现为实质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区,呈网格状改变,血流信号一般正常或轻度增加。
甲亢
Graves病导致的甲亢超声表现为甲状腺实质回声均匀,血流信号丰富,呈“火海征”。
五、治疗原则
桥本氏甲状腺炎
若甲状腺功能正常,一般定期随访观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超声变化。当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需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对于甲状腺肿大明显压迫周围组织或怀疑恶变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甲亢
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发挥作用,常用药物有甲巯咪唑等,但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放射性碘治疗是利用放射性碘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手术治疗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显著有压迫症状或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桥本氏甲状腺炎或甲亢时,需更加谨慎评估。儿童桥本氏甲状腺炎出现甲减时,左甲状腺素钠片的替代治疗需根据儿童体重等精确调整剂量,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会影响生长发育。儿童甲亢时,抗甲状腺药物的使用要权衡药物不良反应和病情控制,放射性碘治疗一般不用于儿童,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老年患者患桥本氏甲状腺炎或甲亢时,桥本氏甲状腺炎出现甲减时,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剂量调整要缓慢,避免过快增加剂量引起心脏等负担;甲亢时,抗甲状腺药物的使用要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也要充分评估老年患者的全身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