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有下腹部疼痛(育龄女性多为持续性下腹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儿童及青少年少见且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阴道分泌物异常(量增多、气味异常)、异常阴道出血(非经期出血、月经量变化)、全身症状(发热、乏力)等症状,其原因有性生活因素(育龄女性性生活活跃、初次性生活年龄小、性伴侣有问题易致盆腔炎)、下生殖道感染(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及其他细菌可致)、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刮宫术、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可引发)、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卫生巾或棉条、经期性交易致)、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阑尾炎、腹膜炎可累及盆腔)。
一、盆腔炎的症状
(一)下腹部疼痛
1.育龄女性:多为持续性下腹部疼痛,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可能加重。例如,一些研究显示,约70%-80%的盆腔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为隐痛、胀痛等。
2.儿童及青少年:儿童盆腔炎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出现下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二)阴道分泌物异常
1.量增多:阴道分泌物较平时明显增多,可为脓性、黄绿色等。有研究表明,盆腔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的发生率较高,分泌物的性状反映了炎症对生殖系统黏膜的刺激情况。
2.气味异常:可能伴有异常气味,如腥臭味等,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局部细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特殊气味。
(三)异常阴道出血
1.非经期出血:可表现为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等。例如,在性生活后出现阴道少量出血,可能是盆腔炎导致生殖器官黏膜充血,性生活刺激后容易出血。
2.月经量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这与盆腔炎症影响了子宫的正常功能有关。
(四)全身症状
1.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达到38℃及以上,有的患者还可能伴有寒战。一般来说,急性盆腔炎患者发热较为常见,发热是身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
2.乏力:患者可感到全身乏力、疲倦,这与炎症反应消耗身体能量以及发热等因素有关。
二、盆腔炎的原因
(一)性生活因素
1.年龄与性生活:
育龄女性:性生活活跃的育龄女性是盆腔炎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性生活时,生殖器官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容易使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例如,有研究发现,15-25岁性生活活跃的女性盆腔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初次性生活年龄小:初次性生活年龄较小的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局部抵抗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盆腔炎。
2.性伴侣因素: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性传播感染史的女性,患盆腔炎的风险增加。因为性伴侣携带的病原体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给女性,导致盆腔感染。
(二)下生殖道感染
1.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感染是引起盆腔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淋病奈瑟菌可向上蔓延,从宫颈管等下生殖道感染部位侵入盆腔,引发盆腔炎症。例如,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若未及时治疗,很容易进展为盆腔炎。
2.衣原体:衣原体感染也较为常见,同样可通过宫颈等部位上行感染盆腔。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盆腔炎往往症状相对隐匿,但长期不治疗也会导致严重的盆腔病变。
3.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可由下生殖道感染扩散至盆腔。例如,当女性患有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内的细菌平衡被打破,部分细菌可能上行感染盆腔。
(三)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1.刮宫术:如人工流产刮宫术、诊断性刮宫等宫腔内手术,由于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盆腔感染。研究显示,宫腔内手术操作后盆腔炎的发生率约为一定比例,具体数值因不同研究有所差异,但总体有一定风险。
2.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在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过程中,如果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符合规范,也可能导致病原体侵入盆腔,引起炎症。
(四)经期卫生不良
1.使用不洁卫生巾或卫生棉条:女性在月经期间,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如果使用不洁的卫生巾或卫生棉条,会为病原体提供良好的滋生和侵入盆腔的途径。
2.经期性交:月经期间性交,会将外界的细菌等病原体带入阴道,逆行感染盆腔,引发盆腔炎。
(五)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1.阑尾炎:阑尾与女性盆腔相邻,阑尾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症。例如,急性阑尾炎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扩散到盆腔,导致盆腔炎的发生。
2.腹膜炎:盆腔周围的腹膜炎,如发生在肠道等部位的炎症,可通过直接蔓延的方式累及盆腔,引发盆腔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