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惊厥有前驱症状、发作时典型症状、发作后表现及特殊情况需注意。前驱可有精神改变等;发作时意识改变、肢体抽搐等;发作后意识等渐恢复;还有单纯性与复杂性高热惊厥区别及有基础病小儿特殊表现,家长发现要冷静处理并做好日常护理预防。
一、前驱症状表现
小儿发烧惊厥前可能有一些非特异性前驱表现,比如精神状态改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等情况,年龄较小的婴儿还可能有吃奶量减少等表现。这是因为发热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导致这些前期的状态变化,不同年龄的小儿可能因为神经系统发育程度不同,前驱表现略有差异,比如新生儿期可能更不典型,而较大婴儿可能能表现出相对明显的烦躁等情绪改变。
二、发作时的典型症状表现
1.意识改变:患儿会突然失去意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这是由于惊厥发作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影响了意识的维持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儿,新生儿期可能表现为凝视、双眼上翻等,而婴幼儿及较大儿童可能表现为突然晕倒、呼之不应等。
2.肢体表现
抽搐: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不自主的强烈收缩。常见的有全身强直性抽搐,表现为四肢伸直、僵硬,角弓反张等;也有阵挛性抽搐,表现为肢体有节律的抽动,比如四肢、面部肌肉出现快速的、有节奏的抖动。不同年龄小儿的抽搐表现形式可能不同,新生儿期惊厥可能表现为轻微的眼球转动、面部小肌肉抽动等不典型抽搐表现,而婴幼儿期可能更易出现全身性的明显抽搐。
肌张力改变:抽搐发作时可能伴有肌张力的明显变化,比如强直性抽搐时肌张力增高,阵挛性抽搐时可能先有肌张力增高然后出现松弛等情况。
3.面色改变:可能出现面色发绀,这是由于抽搐导致呼吸不畅,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的。对于婴幼儿来说,面部可能会呈现青紫色等改变,这是因为其呼吸系统相对较弱,在惊厥发作时呼吸功能受到影响更明显。
4.眼部表现:双眼凝视、上翻或斜视,这是由于大脑神经元放电影响了眼部肌肉的控制功能。不同年龄小儿的眼部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婴儿可能更容易出现双眼上翻且固定的情况。
三、发作后的表现
1.意识恢复:惊厥发作停止后,患儿逐渐恢复意识。恢复的时间因惊厥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异,一般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可能恢复相对较慢,而且可能在恢复意识后有一段时间的精神萎靡。
2.肢体活动恢复:抽搐停止后,肢体的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活动逐渐恢复。但部分患儿可能在发作后有短暂的肢体无力等情况,一般会逐渐缓解。比如较大儿童在惊厥发作后可能能慢慢坐起或站立,但可能会有步态不稳等情况,而婴儿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肢体活动能力。
3.其他表现:可能出现头痛、乏力等表现,这是因为惊厥发作对身体有一定的消耗,神经系统也受到一定影响。不同年龄小儿的这些后续表现也有差异,比如新生儿可能主要表现为精神差、吃奶减少等,而幼儿可能会诉说头痛等不适。
四、特殊情况及需注意的点
1.复杂性高热惊厥与单纯性高热惊厥的区别表现
单纯性高热惊厥:多发生在6个月-5岁小儿,惊厥发作呈全身性,持续时间多在10分钟以内,发作后恢复较快,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正常。其发生与小儿特定年龄段的神经系统发育特点有关,因为此阶段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发热的耐受性相对较弱,但一般预后较好。
复杂性高热惊厥:发病年龄可小于6个月或大于5岁,惊厥发作可为局限性,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24小时内有反复发作,神经系统检查可能有异常,热退一周后脑电图仍可能有异常。复杂性高热惊厥可能与小儿存在神经系统的基础疾病等有关,需要更密切关注和进一步评估。
2.对于有基础疾病小儿的特殊表现:如果小儿本身有神经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在发烧惊厥时可能症状更不典型,或者惊厥更容易复发,而且恢复可能更慢。比如有癫痫病史的小儿,在发热时更容易诱发惊厥发作,且发作表现可能与平时癫痫发作有相似之处,需要特别注意观察其基础疾病相关的表现变化,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处理。
温馨提示:小儿发烧惊厥是较为紧急的情况,家长发现小儿出现发烧惊厥表现时,要保持冷静,将小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就诊。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监测小儿体温,一旦发现发热要积极采取措施降温,尤其是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小儿,更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提前做好预防惊厥发作的准备,如在体温上升期可适当采取物理降温等措施,同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因护理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