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分良性和恶性,良性者一般轻度肿大、质地软、生长慢、伴局部炎症等,恶性者进行性增大、质地硬、生长快、伴全身及原发肿瘤症状;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MRI对良恶性淋巴结有不同表现;病理活检可区分良恶性;不同人群中儿童、老年人、女性、男性的良恶性淋巴结肿大各有特点。
一、临床表现特点
1.良性淋巴结肿大
大小:一般多为轻度肿大,直径通常在2-5厘米左右,例如由普通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为中等大小,边界清晰。
质地:质地相对柔软,有一定的活动度,用手触摸时可以感觉到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按压时一般无明显疼痛(特定感染性炎症急性期可能有压痛)。比如由口腔牙龈炎引起的颌下淋巴结肿大,质地软且能活动。
生长速度:生长较为缓慢,可能在数周甚至数月内大小变化不明显。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局部组织的炎症表现,如局部红肿热痛(炎症性淋巴结肿大),或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单纯的低热等,且随着原发感染病灶的控制,淋巴结肿大可逐渐缩小。
2.恶性淋巴结肿大
大小:往往进行性增大,初期可能较小,但会迅速增大,直径可能超过5厘米,甚至更大。例如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肿大,可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大。
质地:质地较硬,有的像石头一样,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生长速度:增长速度较快,可能在数周内明显变大。
伴随症状:全身症状相对明显,可能出现持续高热、消瘦、盗汗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原发肿瘤相关的症状,如肺癌转移至纵隔淋巴结时可能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胃癌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时可能有上腹部不适等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良性淋巴结:超声下表现为淋巴结皮质厚度均匀,髓质结构清晰,淋巴门存在,淋巴结的长径与短径比值多大于2。例如炎症性淋巴结超声表现为上述特征。
恶性淋巴结:超声下可见淋巴结皮质增厚不均匀,髓质结构消失,淋巴门消失,长径与短径比值多小于2,还可能发现淋巴结内有血流信号丰富且分布紊乱等情况。
2.CT检查
良性淋巴结:CT上显示淋巴结大小、形态相对规则,边界清楚,增强扫描时强化均匀。
恶性淋巴结:CT表现为淋巴结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时可能有不均匀强化,还可发现淋巴结融合等情况,对于纵隔、腹腔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检查更有优势,能更好地显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MRI检查
良性淋巴结:MRI下淋巴结信号相对均匀,与周围组织对比清晰。
恶性淋巴结:MRI能更清晰地显示淋巴结内部结构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的关系,恶性淋巴结在MRI上可能有异常信号改变,有助于发现一些超声和CT不易察觉的病变。
三、病理活检
1.良性淋巴结活检
病理表现为淋巴结结构基本正常,细胞形态相对正常,炎症细胞浸润等表现符合良性病变特点,如慢性炎症性淋巴结活检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2.恶性淋巴结活检
病理上可发现癌细胞,如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活检可见异型的淋巴细胞增殖;转移癌的淋巴结活检可找到原发肿瘤来源的癌细胞,细胞形态异常,有肿瘤细胞的特征性改变,如核大、深染、分裂象增多等。
四、不同人群特点
1.儿童
良性淋巴结肿大:儿童常见的良性淋巴结肿大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出现颈部、腋窝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多为轻度肿大,质地软,伴随发热、皮疹等表现,随着病毒感染控制,淋巴结可恢复正常。
恶性淋巴结肿大:儿童恶性淋巴结肿大相对少见,但也要警惕,如白血病累及淋巴结时,除了淋巴结肿大外,还可能有贫血、出血、肝脾肿大等表现,需要通过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2.老年人
良性淋巴结肿大:老年人良性淋巴结肿大可能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如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纵隔淋巴结轻度肿大,一般生长缓慢,无明显进行性增大等恶性表现。
恶性淋巴结肿大:老年人恶性淋巴结肿大需高度警惕,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肿瘤发生率相对较高,淋巴瘤、肺癌、胃癌等转移至淋巴结较为常见,要及时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
3.女性
良性淋巴结肿大:女性可能因乳腺炎症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良性淋巴结肿大的特点,同时可能伴有乳腺的红肿热痛等症状。
恶性淋巴结肿大:女性乳腺癌转移至腋窝淋巴结较为常见,此时除了淋巴结肿大外,可能有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等表现,需要结合乳腺相关检查及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
4.男性
良性淋巴结肿大:男性可能因附睾炎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良性淋巴结肿大的特征,伴有阴囊部位的疼痛、红肿等症状。
恶性淋巴结肿大:男性肺癌、食管癌等转移至纵隔、锁骨上淋巴结相对较多见,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原发肿瘤相关的症状,及时进行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