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和疝气的区别

来源:民福康

疝气是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位置通过薄弱点等进入另一部位的统称,可发生于多个部位,发病因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而异,临床表现因部位不同有别,诊断靠体格检查等,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脐疝是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婴幼儿脐疝多先天性,成人脐疝多后天因素致,临床表现不同,诊断靠体格检查等,婴幼儿脐疝多可观察自愈,成人脐疝多需尽早手术。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疝气:是对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这种情况的统称。疝气可发生在多个部位,比如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

脐疝:是疝气的一种特定类型,它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主要发病部位就是脐部,是因为脐环没有闭锁或者在出生后脐环再次裂开,导致腹腔内组织向外突出形成。

二、发病原因差异

疝气:

先天性因素:一些婴幼儿的疝气可能与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有关,像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就容易引发腹股沟斜疝。对于男性胎儿来说,睾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要通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若鞘状突在出生后未闭合,腹腔内容物就可能由此突出形成疝。

后天性因素:老年人肌肉组织退化、腹壁强度降低,再加上长期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容易引发腹股沟直疝等疝气;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存在缺损等情况,也可能使腹腔内容物从切口部位突出形成切口疝等。另外,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腹内压相对较高,也是疝气的高发人群之一,其发病是多种后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腹壁薄弱和腹内压增高的结果。

脐疝:

婴幼儿脐疝:多为先天性,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薄弱,在婴儿啼哭、咳嗽、腹泻等导致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脐部突出形成脐疝。一般来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发育相对更不完善,发生脐疝的几率相对较高。

成人脐疝:相对较少见,主要是后天因素引起,往往与妊娠、肥胖、腹腔内肿瘤等导致腹内压增高有关,同时成人脐环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组织强度减弱,在腹内压增高情况下促使腹腔内容物突出形成脐疝。

三、临床表现不同

疝气:

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起初肿块较小,仅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时肿块可回纳腹腔。而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人,肿块一般呈半球形,不进入阴囊,平卧时肿块多能自行回纳,极少发生嵌顿。

股疝: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疝块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并不完全消失,且容易嵌顿,嵌顿后可引起明显的局部疼痛,还可能伴有急性肠梗阻的表现。

切口疝:主要表现为手术切口部位有肿块突出,站立或用力时明显,平卧休息时缩小或消失。较大的切口疝可有腹部牵拉感,伴有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等症状,若发生嵌顿也会出现相应的急腹症表现。

脐疝:

婴幼儿脐疝:通常为直径1-2厘米左右的半球形肿物,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呈微青色,安静时肿物可缩小或消失。一般不会引起患儿其他严重不适,个别可能会有消化不良、哭闹不安等情况,但很少发生嵌顿。

成人脐疝:疝块通常较小,患者站立或用力时脐部有半球形肿物突出,平卧休息时可回纳。由于成人脐疝发生嵌顿和绞窄的机会较多,所以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

四、诊断与治疗原则区别

诊断:

疝气:主要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医生可触及腹股沟等部位的肿块,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基本可以初步诊断。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可能会借助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疝内容物的情况,比如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疝囊内的结构以及是否存在嵌顿等情况。

脐疝:婴幼儿脐疝通过体格检查看到脐部突出的肿物一般就能明确诊断;成人脐疝除了体格检查外,也可能需要结合超声等检查来排除其他病变导致的腹部肿物情况,以明确是脐疝引起。

治疗:

疝气:

非手术治疗:一岁以下婴幼儿的腹股沟斜疝有可能随着生长发育自行闭锁而自愈,可暂不手术,使用疝气带等进行保守治疗,但要密切观察。对于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佩戴疝气带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一般情况较好、符合手术指征的疝气患者多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等。比如腹股沟疝常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利用人工补片来加强腹壁强度,减少复发几率。

脐疝:

婴幼儿脐疝:多数可在2岁内随着腹壁肌肉发育逐渐强壮而自愈,所以2岁以内的婴幼儿脐疝可采取保守观察,尽量避免让婴儿长时间哭闹、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

成人脐疝:由于成人脐疝发生嵌顿和绞窄的可能性较大,所以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切除疝囊,缝合修补脐环。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疝气
疝气一般指疝,是指体内器官或器官的一部分离开的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其他部位。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成人手术多久下床
郑亚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成人脐疝手术后,可能需要7天左右才可以下地活动,也可能当天就可以恢复下地活动,具体时间需要根据手术方式决定。脐疝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缝合法和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如果采用传统缝合法,大部分患者术后7天左右可以下地活动,因为传统缝合法后,患者需要下胃管、下尿管,这些因素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活动,一般建议术后平卧7天左右。如果采用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大部分
女孩会影响生育吗
钟志强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疝气是指疝,女孩患病是不是会影响生育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疝分为脑疝、腹股沟疝、脐疝等,其中脑疝和脐疝通常不会对女孩的生殖系统造成负面影响,患病后依然存在生育功能。而女孩的腹股沟疝内容物可能为卵巢、输卵管等生殖器官,若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影响生育功能。 建议女孩确诊疝后注意休息,且遵
婴儿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钟志强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婴儿疝气可分为腹股沟疝、脐疝、先天性膈疝,不同疝气的症状也不一样,具体分析如下: 1.腹股沟疝 当婴儿哭闹、咳嗽时腹股沟与阴囊部位可出现肿块,平卧后可自行消失,部分患儿需进行手法复位,协助肿物纳入腹腔。若肿物无法还纳,则说明出现了嵌顿,随着病情发展,嵌顿部位可出现红、肿、热、痛,应及时到院治疗。 2
孩子哭得肚脐凸出来了怎么办
郭庆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孩子哭得肚脐凸出来一般和脐疝有关,可以通过适当安抚、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1、适当安抚 应当注意及时安抚宝宝,避免哭闹导致腹压进一步增高,造成脐疝加重。 2、保守治疗 多数脐疝会在1周岁前自行愈合,所以如果脐疝直径较小,可以考虑使用疝气带、疝气贴等,避免腹压增高,促进脐疝恢复。 3、手
手术完事多长时间能下地走
钟志强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脐疝手术完事多长时间能下地走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采取微创的脐疝手术治疗的患者,对于身体造成的创伤相对会小一些,术后一般在麻药药效消退后即可适当下地行走,这样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而对于采取开放性手术的患者,由于手术对身体造成的创伤相对大一些,术后可能需要一周左右
女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成人脐疝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和女性怀孕以及生孩子的过程有关系。另一个原因是肥胖,中老年的女性多肥胖就会有肚脐薄弱,当用力时,就会使腹腔内压力增大,肠管等其他腹腔内脏器就会经过腹壁薄弱区域向外突出,形成脐疝。
能自愈吗?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脐疝是外科疾病中比较多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脐部有隆起的可触及的柔软的包块。治疗建议:脐疝分为婴幼儿脐疝和成人脐疝。婴幼儿脐疝一般多可自愈,成人脐疝由于腹壁已经发育完全,自愈的可能性不大,一般多经过手术治疗。
手术后吃什么好?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疝气手术后,术后第一天建议进流食喝粥类大米粥,小米粥都可以。第二天能喝鸡蛋糕,玉米羹。第三天以后可以进食面条软食为主。为了防止复发,最好不要进食生冷硬食物,不爱消化的食物,尽量保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发生。
什么是微创手术怎么做手术?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疝气手术一般多指的是腹股沟疝修补术,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微创手术的做法是在肚脐上打孔伸进镜子,在腹腔内充气加压,然后在腹部开两个小孔伸进手术前结扎疝囊并进行疝环修补。
什么原因造成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新生儿和婴儿易发生脐疝,主要原因是由于宝宝哭闹腹泻,咳嗽等造成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容物经过脐部向外突出,因这些患儿脐部肌肉比较薄弱,肠道内容物经过最薄弱的部位向外膨出。
腹股沟为什么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刘嘉林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三甲
腹股沟疝由于发病原因决定了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年人:第一、儿童生下来腹股沟区内环口鞘状突没有闭合,这是先天缺陷,很多人都会有,这个能达到10%,这些小孩都不能够闭合,所以在成长到一两岁以后就会出现腹股沟疝,因此小孩是最常见。第二、常见人就是老年人,过了青年和中年以后,腹壁肌肉、肌腱强度也在下降,整个组织也在退化,所以肠子就可以通过腹股沟薄弱
什么是
陈杰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脐疝是一种常见的脐部疾病,是指疝囊通过脐环突出所致的一类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几率也会逐渐下降。当患儿处于长时间便秘、咳嗽和哭闹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脐疝的发生。脐疝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经手术治疗。
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王海涛 副主任医师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脐疝主要分为小儿脐疝和成人脐疝,小儿脐疝一般在2岁之前采取保守治疗,2岁以后脐环可以自行闭锁。如果在2岁之后脐环大于1.5厘米,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小儿脐疝的保守治疗,主要是用超过脐环大小的硬币或是纸片拿纱布包裹以后抵住脐环,用绷带固定,在6个月之前效果是非常好的。成人脐疝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因为成人脐疝脐环非常小,容易嵌顿,造成肠坏死,后果
食管裂孔什么意思
朱季军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食管裂孔疝主要是由于腹腔内脏器,重点是胃经膈肌食管裂孔处进入胸腔而引起一些相应症状疾病,主要原因是由于膈肌裂孔周围韧带结构降低或者胃内压力增加,从而导致膈肌周围食管压力增加所,如果出现相关症状,需要到医院检查后对症治疗。
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张磊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婴儿脐疝多属于易复性疝,较常见,嵌顿少见,顾家长不用过分担心。脐疝仅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嵌顿疝、绞窄疝等并发症,表现为宝宝哭闹不止、表情痛苦、面色苍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严密关注患儿病情,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症状
仲美凤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脐疝是由于脐环关闭不全或者薄弱,腹腔脏器由脐环处处向外突出到皮下而形成。脐疝的疝囊大小不一,直径多为一厘米左右,偶有超过三到四厘米,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一般情况下,脐疝在婴儿哭闹、咳嗽、直立时外突明显,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当宝宝安静时,用手指压迫气囊可以回纳,不容易发生嵌顿。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