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肿大需从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其他原因等方面鉴别。感染性疾病中化脓性淋巴结炎与急性扁桃体炎等有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差异,结核性淋巴结炎与化脓性淋巴结炎在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有不同;肿瘤性疾病中恶性淋巴瘤累及颈部淋巴结与反应性淋巴结肿大在多方面有别,颈部转移癌与原发于颈部淋巴结的肿瘤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鉴别;其他原因中结缔组织病相关淋巴结肿大与感染性淋巴结炎在多方面存在差异。
一、感染性疾病相关鉴别
(一)化脓性淋巴结炎
1.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的鉴别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儿童相对更易因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易蔓延至颈部淋巴结。
临床表现:化脓性淋巴结炎局部淋巴结肿大明显,疼痛较剧烈,可伴有红肿,严重时可触及波动感,提示有脓液形成。而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红肿、咽痛、吞咽困难等,颈部淋巴结虽可能轻度肿大,但一般无明显波动感及严重的红肿热痛伴脓液形成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局部体征的差异可初步鉴别。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中,化脓性淋巴结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而急性扁桃体炎、咽炎若为细菌感染,也可有类似表现,但颈部淋巴结的特征性改变结合可辅助鉴别。
(二)特异性感染性淋巴结炎(如结核性淋巴结炎)
1.与化脓性淋巴结炎的鉴别
病史因素:结核性淋巴结炎患者多有结核接触史或既往结核病史。
临床表现:结核性淋巴结炎起病较缓慢,淋巴结肿大呈串珠状,质地较硬,可相互粘连,早期疼痛不明显,后期可融合成块,液化破溃后形成窦道。而化脓性淋巴结炎起病相对较急,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更突出。
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对结核性淋巴结炎有一定提示作用,PPD试验强阳性提示有结核感染可能。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也可辅助诊断。而化脓性淋巴结炎PPD试验一般无此特征性表现。病理活检是金标准,结核性淋巴结炎病理检查可见干酪样坏死等结核特异性病理改变,而化脓性淋巴结炎病理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液形成。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见结核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构破坏,边界不清等表现,而化脓性淋巴结炎超声可见肿大淋巴结内有液性暗区等。
二、肿瘤性疾病相关鉴别
(一)恶性淋巴瘤累及颈部淋巴结
1.与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鉴别
年龄性别因素:恶性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男性相对略多见。反应性淋巴结肿大可见于各种人群,多与感染等良性因素相关。
临床表现:恶性淋巴瘤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通常进行性增大,质地较硬,可融合,一般无明显疼痛(部分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伴有发热、盗汗、瘙痒等B症状)。而反应性淋巴结肿大多由感染等良性因素引起,肿大程度相对较轻,多可随原发病的治疗而缩小。
实验室检查: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液学检查可能有异常,如乳酸脱氢酶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异常等。淋巴结活检是关键,恶性淋巴瘤病理可见特异性的瘤细胞,如霍奇金淋巴瘤可见Reed-Sternberg细胞等,而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病理为反应性增生表现。
影像学检查:CT或PET-CT检查可发现恶性淋巴瘤患者颈部淋巴结呈多发性、融合性肿大,且常伴有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及结外器官受累表现,而反应性淋巴结肿大一般无此广泛受累表现。
(二)颈部转移癌
1.与原发于颈部淋巴结的肿瘤鉴别
病史因素:颈部转移癌患者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如鼻咽癌、甲状腺癌等原发肿瘤可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而原发于颈部淋巴结的肿瘤相对少见。
临床表现:颈部转移癌的淋巴结肿大可单发或多发,质地硬,活动度差,一般无压痛。而原发于颈部淋巴结的肿瘤如淋巴瘤等有其自身的临床表现特点。
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寻找原发肿瘤病灶,有助于颈部转移癌的鉴别。例如鼻咽癌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时,鼻咽部可发现原发病灶;甲状腺癌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时,甲状腺可发现相应病变。
三、其他原因相关鉴别
(一)结缔组织病相关淋巴结肿大
1.与感染性淋巴结炎鉴别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因素:结缔组织病好发于育龄女性,生活方式与发病关系不直接相关,但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是关键。
临床表现: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伴有其他系统受累表现,如红斑狼疮患者可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疼痛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有关节肿胀、畸形等表现。而感染性淋巴结炎主要以局部及全身感染症状为主。
实验室检查:结缔组织病患者自身抗体阳性,如红斑狼疮患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等。而感染性淋巴结炎自身抗体一般为阴性。
病情发展及对治疗的反应:结缔组织病导致的淋巴结肿大病情相对较为慢性,对抗感染治疗无效,而对免疫调节治疗有效;感染性淋巴结炎经抗感染治疗后淋巴结多可缩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