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手术方式有保守性的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和根治性的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均需完善检查等准备,育龄期有生育需求患者术后有妊娠风险需避孕监测康复,老年患者要评估控制基础病加强术后护理,手术有术中出血、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及术后感染、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等并发症,需相应预防。
一、手术方式选择
子宫腺肌症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等。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或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常见的有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根治性手术则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病情严重的患者,如全子宫切除术。
(一)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
1.术前准备
患者需要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妇科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以全面了解子宫腺肌症的病灶范围、子宫大小等情况。对于有贫血的患者,可能需要先纠正贫血,改善身体状况,提高手术耐受性。
患者需在术前禁食禁水一定时间,一般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窒息等情况。
2.手术过程
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医生会通过腹部切口进入腹腔,找到子宫腺肌病的病灶,然后将病灶切除。在切除过程中,要尽量保留正常的子宫肌层组织,以最大程度保留子宫的功能。对于病灶较分散的情况,需要仔细辨别病灶与正常组织的界限,精准切除。
例如,对于子宫腺肌症病灶局限的患者,通过精细的操作,将病变的部分子宫肌层组织完整切除,然后对子宫创面进行缝合止血等处理。
(二)全子宫切除术
1.术前准备
同样需要完善上述各项检查,对于老年患者,还需要评估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如果患者有妇科炎症等情况,需要先进行抗炎治疗,控制炎症后再考虑手术,避免术中感染扩散。
2.手术过程
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医生会依次处理子宫的相关韧带、血管等结构,将子宫完整切除。对于年轻女性进行全子宫切除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尽量轻柔,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二、不同人群手术注意事项
(一)育龄期有生育需求患者
1.手术对生育的影响
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患者有再次妊娠的可能,但术后子宫肌层有瘢痕形成,妊娠过程中存在子宫破裂等风险。因此,术后需要严格避孕一段时间,一般建议至少避孕1-2年,待子宫瘢痕修复较好后再考虑妊娠。在避孕期间,要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如避孕套等,避免使用宫内节育器,因为宫内节育器可能会刺激子宫,影响子宫瘢痕的恢复。
2.术后康复与监测
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子宫恢复情况,定期进行妇科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肌层的厚度、瘢痕愈合情况等。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在康复过程中,要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防止影响子宫的恢复。
(二)老年患者
1.身体状况评估与手术风险
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手术前需要对这些基础疾病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控制。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mmol/L左右,餐后血糖10mmol/L左右,以降低手术中的风险,如减少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2.术后护理与康复
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术后护理。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定期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三、手术并发症及预防
(一)术中并发症
1.出血
在子宫腺肌症手术中,由于子宫肌层病变,血管丰富,术中可能会出现较多出血。例如,在病灶切除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较大的血管而导致出血。为预防术中出血,医生在手术操作时要精细,准确结扎血管。对于出血较多的情况,可采用压迫止血、缝合止血等方法及时处理。
2.周围组织损伤
手术中可能会损伤周围组织,如膀胱、直肠等。例如,在分离子宫与膀胱的粘连时,如果操作不仔细,可能会损伤膀胱。为预防周围组织损伤,医生需要熟悉子宫周围的解剖结构,在分离粘连等操作时要轻柔、准确,可借助超声等辅助设备来清晰显示解剖结构,避免盲目操作。
(二)术后并发症
1.感染
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盆腔感染、切口感染等。为预防术后感染,术前要严格进行皮肤准备,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术后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2.子宫瘢痕愈合不良
对于行病灶切除术后的患者,存在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可能,如出现子宫瘢痕憩室等情况。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月经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症状。为预防子宫瘢痕愈合不良,患者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