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支气管肺炎有呼吸系统如呼吸增快、咳嗽、气促及全身如发热、精神萎靡、循环系统表现等症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环境调整、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抗感染治疗分细菌和病毒感染选用相应药物,对症治疗有氧疗、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还有并发症治疗,护理方面要动作轻柔观察生命体征,喂养要注意营养均衡和姿势防呛奶,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一、新生儿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增快: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为40-45次/分,患支气管肺炎时呼吸频率可明显增快,可达60-80次/分以上,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气体交换障碍,机体需要加快呼吸来获取足够氧气。
咳嗽:新生儿咳嗽往往不典型,可能表现为轻微的喉间痰鸣,这是因为新生儿呼吸道较窄,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产生分泌物,而新生儿咳嗽反射相对较弱,不能像大孩子那样通过有力咳嗽排出痰液。
气促:患儿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这是因为肺部炎症影响了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缺氧,机体通过增加呼吸努力来改善通气。
2.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新生儿支气管肺炎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但也有部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可能体温不升,这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以及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但新生儿发热表现不典型,需要密切监测。
精神萎靡:患儿可出现精神欠佳、反应差,不爱吃奶,这是因为肺部炎症导致机体缺氧、酸碱平衡失调等,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的代谢功能。
循环系统表现:严重的支气管肺炎可能累及心血管系统,出现心率增快,可达160-180次/分以上,甚至出现心音低钝、奔马律等,这是由于缺氧和毒素作用导致心肌受损,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二、新生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环境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维持在22-25℃,湿度在55-65%,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新生儿呼吸和痰液排出,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加重病情。
营养支持: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能吃奶的新生儿要按需喂养,保证热量和水分的供给;对于不能吃奶或吃奶差的新生儿,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以维持新生儿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
呼吸道管理:定期为新生儿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翻身可以防止肺部某一部位长期受压影响通气,拍背能通过振动使痰液松动,便于排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新生儿,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湿化气道,促进痰液排出。
2.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如果考虑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例如,对于革兰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对于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头孢曲松等头孢菌素类药物。抗生素的选用需要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但在药敏结果出来前可根据经验选用。
病毒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但对于一些严重的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试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3.对症治疗
氧疗:当新生儿出现气促、发绀等缺氧表现时,需要给予氧疗。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0.5-1L/min,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对于缺氧严重的患儿,可采用面罩吸氧或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方法,以改善缺氧状况,保证机体的氧供。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如果新生儿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如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需要及时纠正。例如,对于呼吸性酸中毒,主要通过改善通气来纠正;对于代谢性酸中毒,可根据情况补充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对于电解质紊乱,根据具体情况补充相应的电解质,如补充氯化钠纠正低钠血症,补充氯化钾纠正低钾血症等。
4.并发症的治疗
合并心力衰竭:如果新生儿出现心力衰竭,需要使用强心药物,如毛花苷丙等,但新生儿对强心药物耐受性差,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用法,同时采取利尿、吸氧等措施减轻心脏负担。
合并呼吸衰竭:对于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可采用机械通气等方法进行呼吸支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如间歇正压通气(IPPV)等,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和气体交换。
三、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温馨提示
1.护理方面
新生儿皮肤娇嫩,在进行各项操作如拍背、翻身等时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同时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发生皮肤感染等并发症。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因为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早期发现异常并处理非常重要。
2.喂养方面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亲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保证乳汁质量,以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对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要注意奶粉的冲调比例和卫生,避免因喂养不当导致新生儿消化不良或加重肺部炎症。
喂奶时要注意姿势,防止呛奶,呛奶可能会导致吸入性肺炎,加重病情,喂奶后要将新生儿竖起拍背,排出胃内气体。
3.用药方面
新生儿用药需要特别谨慎,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用药,因为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差,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可能对新生儿产生影响,家长不要自行给新生儿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