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临床手术路径包括术前评估(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术时机选择(急诊手术适用于多数明确诊断的情况,限期手术用于阑尾周围脓肿经治疗后炎症局限者)、手术方式(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前者常用但恢复慢等,后者创伤小等但有适用限制)、术后处理(包括一般护理、抗感染、切口观察护理及并发症观察处理等,不同人群需注意特殊情况)。
一、术前评估
1.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性质等,如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表现,疼痛开始多位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同时了解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发热等。
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右下腹麦氏点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体格检查需更加细致全面,可能需要多次检查以准确判断。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下降,腹膜刺激征可能不明显,需综合其他检查判断。
2.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是常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这是机体对炎症反应的表现,但需注意儿童、老年患者及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白细胞升高不明显。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也会升高,可反映炎症的程度。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对于诊断急性阑尾炎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于妊娠期女性、儿童等不宜行X线或CT检查的患者,可观察阑尾的形态、大小及周围有无渗出等情况。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考虑行腹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判断阑尾周围有无脓肿等并发症。对于婴幼儿患者,超声检查相对更具优势,可避免辐射影响。
二、手术时机选择
1.急诊手术:对于诊断明确的急性阑尾炎,尤其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早期、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等,若患者一般情况可耐受手术,应尽早行急诊手术。因为延误手术可能导致阑尾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手术难度及患者术后恢复的风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病情进展相对较快,更应尽早手术;老年患者若出现阑尾坏疽、穿孔等情况,也需急诊手术,以控制感染,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限期手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但经过抗感染等治疗后,炎症有所局限,患者一般情况相对稳定,可在炎症控制后3-6个月再行手术切除阑尾,避免急诊手术时因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三、手术方式
1.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
切口选择:一般选择右下腹麦氏切口,若阑尾位置特殊,如高位阑尾可选择经腹直肌切口等。
手术步骤: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打开腹膜,进入腹腔后找到阑尾,提起阑尾,处理阑尾系膜,用阑尾钳钳夹阑尾根部,在距盲肠0.5cm处用丝线结扎阑尾根部,切断阑尾,残端用石炭酸、酒精、盐水依次处理后包埋于盲肠壁内,然后逐层关闭腹腔。该手术方式对于一般情况的患者较为常用,但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有一定发生率。对于儿童患者,开腹手术需注意切口的选择及操作的精细,减少对儿童机体的损伤;老年患者开腹手术需关注心肺功能等基础情况,确保手术安全。
2.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操作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建立气腹,一般采用3-4个穿刺孔,通过腹腔镜观察阑尾情况,分离粘连,处理阑尾系膜及根部,用钛夹或可吸收夹夹闭阑尾根部后切断阑尾,取出阑尾,冲洗腹腔,关闭穿刺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对于肥胖患者、阑尾炎症重粘连严重的患者,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儿童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时,需注意器械的选择及操作的精准性,避免对儿童腹腔内器官造成损伤;老年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需评估其心肺功能及腹部情况,确保能够耐受气腹及手术操作。
四、术后处理
1.一般护理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患者,需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因为他们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
胃肠功能恢复前,需禁食、胃肠减压,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及水分。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逐渐给予流质饮食,然后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儿童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需密切观察,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饮食;老年患者需注意营养支持,保证机体恢复所需营养。
2.抗感染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及手术中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1-3天,预防切口感染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需考虑其年龄及肝肾功能,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及剂量;老年患者使用抗生素需注意可能存在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3.切口观察与护理
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等情况。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切口,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对于腹腔镜手术的穿刺孔,也要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换药时需注意操作轻柔;老年患者若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切口愈合可能较慢,需加强切口护理。
4.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出血:观察患者有无腹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出血表现,若出现需及时处理,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止血。
切口感染:若切口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情况,需加强换药,必要时拆除部分缝线引流。
腹腔脓肿: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腹胀等情况,若怀疑腹腔脓肿,可通过超声、CT等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穿刺引流或再次手术引流。儿童患者及老年患者发生并发症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提高警惕,加强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