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结炎由急性迁延或无明显急性过程演变而来,病因包括局部感染病灶持续存在及淋巴结自身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有淋巴结肿大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治疗分针对病灶处理等,预后大多较好,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慢性淋巴结炎的定义
慢性淋巴结炎是由急性淋巴结炎迁延不愈或病情反复发作演变而来,也可无明显急性炎症过程,一开始即为慢性经过。它是淋巴结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通常是由于局部的感染病灶持续存在,导致淋巴结反复受到刺激,进而出现慢性增生等病理改变。
二、病因
1.局部感染病灶持续存在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受到局部感染的影响,比如口腔、咽喉部位的感染,若未能彻底治愈,就可能引发颈部等部位的慢性淋巴结炎;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局部感染病灶如足部真菌感染等,也较易导致慢性淋巴结炎的发生。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慢性淋巴结炎的特殊倾向性,但不同性别的人群可能因生活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感染风险。例如女性可能因佩戴不合适的首饰等导致耳部周围淋巴结感染,进而发展为慢性淋巴结炎。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局部感染的易感性。比如长期吸烟的人,呼吸道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可能引起颈部淋巴结的慢性炎症。长期处于不卫生环境中的人群,也更易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增加感染风险。
病史因素:有既往反复发作的局部感染病史的人群,如曾经多次发生口腔炎、扁桃体炎等,其发生慢性淋巴结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2.淋巴结自身的病理改变:淋巴结内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结结构被破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浸润,导致淋巴结质地较硬,可活动或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等病理表现。
三、临床表现
1.淋巴结表现
淋巴结肿大,一般为较小的肿块,直径多在0.5-2厘米左右,质地中等硬度,可活动,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病情较轻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但通常不会固定。
病程较长,淋巴结肿大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可时大时小,但一般不会迅速增大。
2.局部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局部的轻度压痛,尤其是在按压肿大淋巴结时,但疼痛一般不剧烈。如果合并有急性发作,可能会出现疼痛加剧、淋巴结红肿等表现。
3.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少数患者可能有低热、乏力等非特异性全身表现,但程度较轻,不会对机体造成严重影响。
四、诊断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触摸肿大的淋巴结,了解其大小、质地、活动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慢性淋巴结炎的淋巴结一般活动度尚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固定粘连。
同时会检查可能存在的局部感染病灶,如查看口腔、咽喉、足部等部位有无感染迹象。
2.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等。慢性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通常为淋巴结皮质增厚,髓质结构存在,淋巴结门结构清晰等。通过超声检查还可以与其他疾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进行鉴别,如淋巴瘤、转移癌等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在超声表现上有不同特点。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一般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有一定变化,但无特异性。如果考虑有感染因素,可能会进行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检测,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慢性炎症过程。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淋巴结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以明确淋巴结的病理性质,排除其他如肿瘤转移等情况。
五、治疗与预后
1.治疗
针对局部感染病灶的处理:如果有明确的局部感染病灶,如口腔感染,需要积极治疗口腔疾病,如清洁口腔、使用抗生素(但需谨慎使用,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用药安全)控制感染;如果是足部真菌感染,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等。通过消除局部感染病灶,有可能使慢性淋巴结炎得到改善。
观察随访:对于病情稳定、淋巴结无明显增大、无明显症状的慢性淋巴结炎患者,可以定期随访观察,了解淋巴结的变化情况。
2.预后
大多数慢性淋巴结炎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局部感染病灶或单纯观察随访后,病情可以得到控制,淋巴结肿大逐渐缩小甚至消退,预后较好。但如果局部感染病灶持续存在且未得到有效控制,慢性淋巴结炎可能会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因淋巴结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发生恶变,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慢性淋巴结炎在治疗时,应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对于局部感染病灶的处理,要更加谨慎,优先选择温和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儿童口腔感染时,可通过增加儿童的口腔清洁次数等方式进行干预。如果需要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淋巴结肿大的变化情况,如发现淋巴结短期内迅速增大、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
老年人慢性淋巴结炎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处理局部感染病灶选择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对血糖、血压等的影响。对于局部感染病灶的处理,要更加注重局部的清洁和护理,如足部真菌感染的老年人,要保持足部的干燥清洁,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同时,要定期对老年人的慢性淋巴结炎进行随访,关注淋巴结的变化以及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