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肿胀常见原因有炎症(包括非特异性、霉菌性、滴虫性外阴炎及前庭大腺炎)、过敏(接触性、药物过敏)、外伤(性生活损伤、外力撞击)及其他(妊娠期、月经期)因素,处理措施包括一般处理(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刺激)和针对病因治疗(炎症因素分别局部或口服相应药物、过敏因素脱离过敏原并局部或口服药物、外伤因素根据损伤程度冷敷或热敷及就医处理、其他因素孕期和月经期针对性处理)。
一、外阴肿胀的常见原因
(一)炎症因素
1.外阴炎:
非特异性外阴炎:多因不注意外阴清洁,局部受到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等刺激而引起。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如婴幼儿因雌激素水平低,外阴皮肤薄嫩,易受感染;育龄女性因性生活、月经等因素增加感染风险。
霉菌性外阴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易患。女性阴道内正常定植的念珠菌在菌群失调等情况下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导致外阴肿胀、瘙痒等症状。
滴虫性外阴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便器等间接传播。女性感染后阴道毛滴虫侵犯外阴,引起外阴肿胀、灼热感等。
2.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后部,开口于阴道前庭,在性交、分娩等情况污染外阴时易发生炎症。病原体首先侵犯腺管,导致腺管充血、水肿,若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前庭大腺脓肿,引起外阴肿胀明显,且局部有疼痛、灼热感,急性发作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育龄女性多见。
(二)过敏因素
1.接触性过敏:女性使用不合格的卫生用品,如卫生巾、护垫等,或对内裤材质过敏,接触外阴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外阴肿胀、瘙痒、皮疹等表现。不同人群因个体差异,对不同过敏原的反应不同,比如对某些化纤材质内裤过敏的女性,穿着后很快就可能出现外阴不适。
2.药物过敏:服用某些药物后发生过敏,如抗生素等,可表现为外阴肿胀,同时可能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的过敏症状,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有药物过敏史的人群更易发生。
(三)外伤因素
1.性生活损伤:性生活时过于剧烈、粗暴,可导致外阴局部组织损伤,引起外阴肿胀、疼痛,甚至可能有淤血斑等表现,尤其在初次性生活或性生活姿势不当等情况下易发生,年轻女性较为常见。
2.外力撞击:外阴部受到外力撞击,如骑跨伤等,可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严重时可能有皮下血肿形成,各年龄段女性均有可能发生,如运动时意外撞击外阴等情况。
(四)其他因素
1.妊娠期:孕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外阴部组织相对敏感,且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血液循环,可能出现外阴轻度肿胀,一般属于生理现象,但如果肿胀明显或伴有其他异常需及时就医;另外,孕期合并阴道炎等情况也可导致外阴肿胀。
2.月经期:部分女性在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加上卫生巾等局部刺激,可能出现外阴轻度肿胀,一般月经结束后可缓解。
二、外阴肿胀的处理措施
(一)一般处理
1.保持外阴清洁:
用温水清洗外阴,每日1-2次,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勤换尿布,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外阴;育龄女性在清洗时要注意顺序,由前向后清洗,防止肛门细菌污染外阴。
更换干净、舒适的内裤,内裤以棉质、宽松为宜,减少对外阴的摩擦和刺激。
2.避免刺激:
避免搔抓外阴,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加重肿胀。如果瘙痒明显,可通过轻轻拍打等方式缓解。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少外阴部的压迫和摩擦。比如妊娠期女性要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活动导致外阴肿胀加重。
(二)针对病因治疗
1.炎症因素
非特异性外阴炎:可局部应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有抗感染作用。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口服抗生素辅助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霉菌性外阴炎:可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栓剂、硝酸咪康唑栓剂等,放入阴道内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但孕期女性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滴虫性外阴炎:需夫妻双方同时治疗,局部可应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口服甲硝唑片等药物。治疗期间要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
前庭大腺炎:急性炎症发作时需卧床休息,局部用坐浴等方法,如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3次,可促进炎症消退。如果形成脓肿,需行切开引流术,引流出脓液,促进恢复。
2.过敏因素
接触性过敏:首先要脱离过敏原,如更换合格的卫生用品、更换不过敏的内裤材质等。然后可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肿胀、瘙痒等症状。如果过敏症状严重,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需注意药物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如妊娠期女性使用抗组胺药物需谨慎咨询医生。
药物过敏:立即停用可疑过敏药物,轻度过敏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如症状严重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需立即就医进行抢救,如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
3.外伤因素
性生活损伤:轻度损伤时,可先观察,保持外阴清洁,一般可自行恢复。如果损伤较严重,有明显出血、疼痛剧烈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局部清创、缝合等处理。
外力撞击:如果是轻度肿胀,可在受伤24小时内进行冷敷,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24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淤血吸收。如果肿胀伴有剧烈疼痛或怀疑有深部组织损伤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等,以明确损伤情况并进行相应治疗。
4.其他因素
妊娠期:对于孕期生理性外阴肿胀,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等。如果是孕期合并阴道炎等导致的外阴肿胀,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局部使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菌药物等。
月经期:对于月经期因盆腔充血等导致的轻度外阴肿胀,可通过休息、局部热敷等方式缓解,同时选择合适的卫生巾,保持外阴透气。如果肿胀明显或伴有其他不适,需排除其他病理因素导致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