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增大侧重体积超出正常范围,肿大除体积大还伴形态异常。其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诊断可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借助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明确,处理则根据炎性或肿瘤因素分别针对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其自身状况。
一、概念内涵
淋巴结增大:通常是从影像学测量或客观检查发现淋巴结的大小超出了正常范围,但可能在形态学上相对较轻微的改变,比如单纯是体积上较正常稍大,可能还没有明显的形态异常改变,比如包膜完整等情况,更多侧重于从数值测量角度提示淋巴结体积的变化。
淋巴结肿大:除了有体积增大外,往往还伴有形态学上的一些改变,比如可能出现淋巴结包膜不完整、皮质增厚、髓质结构异常等情况,更强调在体积增大基础上伴有形态学的异常改变,提示可能存在病变导致淋巴结在体积和形态上都有变化。
二、常见原因及相关因素影响
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时期淋巴结增大或肿大可能与感染关系密切,比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可能出现颈部等部位淋巴结肿大,除了体积增大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咽峡炎等表现;而青少年时期如果有EB病毒感染等情况也容易出现淋巴结相关改变。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淋巴结增大或肿大需要更警惕肿瘤性病变,比如淋巴瘤等,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低下,肿瘤发生几率相对较高,淋巴结肿大时要更全面排查恶性疾病可能,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在评估病因及处理时需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导致淋巴结增大或肿大的决定性因素,但在某些疾病关联上可能有差异,比如男性乳腺癌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等情况,相对女性乳腺癌转移至腋窝淋巴结的情况有一定特点,但总体来说性别因素更多是在特定疾病下体现差异,不是区分淋巴结增大和肿大的关键性别相关因素。
生活方式
感染相关生活方式:如果有经常接触感染源的生活方式,比如经常去人员密集且卫生条件差的场所,更容易因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淋巴结增大或肿大,像经常在人群拥挤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就增加了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机会,进而可能引发颈部等部位淋巴结反应性增大或肿大。
肿瘤相关生活方式: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致癌物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肿瘤风险,从而可能导致淋巴结出现肿大情况,比如长期在化工厂工作且防护不当,接触苯等化学物质,增加淋巴瘤等疾病发生几率,引起淋巴结肿大。
病史因素
既往感染病史:如果既往有反复的细菌感染病史,比如反复肺炎、反复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容易导致淋巴结反复反应性增大,因为每次感染都会刺激淋巴结发生免疫反应,导致体积增大;而既往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结核,引起淋巴结肿大,且这种肿大可能伴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既往肿瘤病史:如果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出现淋巴结增大或肿大时要高度警惕肿瘤转移,比如既往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增大或肿大,需考虑乳腺癌转移可能,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明确淋巴结情况。
三、诊断检查及意义
体格检查
对于淋巴结增大或肿大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可初步了解淋巴结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比如触摸到颈部淋巴结增大或肿大时,可判断是单侧还是双侧,质地是软还是硬,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方向,如质地软、活动度好的多考虑炎性反应性增大或肿大,而质地硬、固定的多考虑肿瘤性病变导致的肿大。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等。通过超声能测量淋巴结的长径、短径等指标,正常淋巴结短径一般小于1cm,如果短径大于1cm则提示可能有增大或肿大情况,同时还能观察淋巴结皮质厚度、髓质回声等情况,比如淋巴结皮质增厚、髓质消失等提示可能存在病变。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超声检查的意义类似,但儿童由于身体组织特点,超声检查相对更安全且能较好显示淋巴结情况;老年人因可能有动脉硬化等情况,超声检查时需注意操作手法等,但仍能有效评估淋巴结状况。
CT检查:对于深部淋巴结的增大或肿大评估更有优势,能更清晰显示淋巴结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于判断肿瘤性病变导致的淋巴结肿大是否有周围组织侵犯等情况有重要价值。在肿瘤患者随访中,CT检查常用来观察淋巴结有无增大或肿大以及变化情况。
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力更高,在评估淋巴结病变时,尤其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淋巴结病变,如纵隔淋巴结等,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对于鉴别淋巴结增大或肿大的性质有一定帮助,不过相对超声和CT,费用较高,一般是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时选用。
病理检查
是明确淋巴结增大或肿大性质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获取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确定是炎性增生、结核、肿瘤转移还是原发肿瘤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病理检查需谨慎操作,选择合适的活检方式,避免对儿童身体造成过大损伤;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情况,在能耐受的前提下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因。
四、处理原则
炎性因素导致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增大或肿大,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比如是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依据药敏试验等,但这里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如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主要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比如发热时进行退热等处理,儿童患者要注意观察体温变化等情况,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高热时需更积极处理避免惊厥等情况发生。
肿瘤因素导致
如果是肿瘤转移导致的淋巴结肿大,需要针对原发肿瘤进行治疗,比如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要根据乳腺癌的分期等情况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如果是原发淋巴瘤导致的淋巴结肿大,需根据淋巴瘤的类型等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老年人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情况,选择耐受性较好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