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甲状腺炎分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和亚急性甲状腺炎,前者多由细菌感染致甲状腺化脓性炎症,有局部红肿疼痛、全身高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等,需用抗生素及脓肿引流;后者与病毒感染相关,有局部疼痛、全身症状及甲状腺功能变化,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对症治疗,不同人群患该病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需综合诊断治疗并采取个体化措施。
一、定义与分类
急性甲状腺炎是甲状腺组织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也有部分观点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属于自限性的非化脓性炎症,但从广义炎症角度也可包含在内)等类型。
(一)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1.病因: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通常是由于口腔、颈部的感染灶蔓延至甲状腺,或者经血行传播至甲状腺。比如颈部皮肤感染、口腔化脓性感染等病灶中的细菌可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引发炎症。
2.发病机制:细菌侵入甲状腺组织后,引起甲状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反应,导致甲状腺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形成脓肿。
(二)亚急性甲状腺炎
1.病因: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患者在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病毒感染后引起甲状腺滤泡的炎症反应。
2.发病机制: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针对甲状腺组织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受损,释放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引起甲状腺功能的一系列变化,如早期可能出现甲状腺毒症表现,后期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等。
二、临床表现
(一)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1.局部表现:甲状腺部位出现明显的红肿、疼痛,疼痛可向耳部、下颌部放射,患者颈部活动受限。甲状腺肿大,质地较硬,有触痛。严重时可触及波动感,提示形成脓肿。
2.全身表现:患者多有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体温可高达39℃以上。
(二)亚急性甲状腺炎
1.局部表现:甲状腺区域疼痛,疼痛可波及耳部,在吞咽或转动颈部时疼痛加重。甲状腺可轻度或中度肿大,质地较硬。
2.全身表现:部分患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少数患者体温可较高。另外,在疾病早期由于甲状腺滤泡被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可出现甲状腺毒症表现,如心悸、多汗、手抖、消瘦等;随着病情进展,后期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如怕冷、乏力、水肿、食欲减退等。
三、诊断方法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白细胞计数升高。
2.甲状腺功能检查: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在疾病早期甲状腺功能检查可出现T3、T4升高,TSH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明显加快;后期可出现T3、T4降低,TSH升高,ESR仍可增快。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功能一般无明显异常,除非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受损。
3.甲状腺自身抗体: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而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通常无明显变化。
4.细菌学检查:对于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若怀疑有脓肿形成,可进行穿刺抽脓,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明确致病菌,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超声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区,有脓肿形成时可见液性暗区。亚急性甲状腺炎超声表现为甲状腺实质内不均匀低回声区,边界不清。
2.CT或MRI检查:对于脓肿形成较明显的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CT或MRI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脓肿的位置、大小及范围,有助于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四、治疗原则
(一)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1.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在药敏结果出来之前,可经验性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2.脓肿处理:如果形成脓肿,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术,将脓肿内的脓液彻底引流出来,促进炎症的消退。
(二)亚急性甲状腺炎
1.对症治疗: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缓解疼痛和发热症状。
2.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处理:对于甲状腺毒症表现明显的患者,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可适当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缓解心悸等症状;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可适当补充甲状腺激素,如左甲状腺素钠片等,但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急性甲状腺炎相对较少见。如果儿童发生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脓肿形成时尽早引流。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及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儿童患者,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对胃肠道的刺激等,且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时要谨慎,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变化。
(二)女性
女性在生理周期等特殊时期,机体免疫力可能会有一定波动,相对更容易受到感染因素影响而发生急性甲状腺炎。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如在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月经周期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女性患者,在病情观察及治疗过程中,要关注其情绪变化等,因为甲状腺功能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女性的情绪状态。
(三)老年人
老年人患急性甲状腺炎时,机体的反应能力可能下降,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在诊断时需要更加仔细排查。治疗时,使用抗生素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处理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不当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等系统的不良反应。
总之,急性甲状腺炎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同时要关注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