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一般小儿疝气患儿及复发疝患儿适用,术前需评估患儿身体并做好肠道准备,术后要进行疼痛、切口、活动等护理,同时需考量小儿年龄、基础疾病等特殊因素,以保障手术安全与患儿顺利康复。
一、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优势
(一)创伤小
1.切口情况:小儿疝气微创手术通常采用腹腔镜下手术,切口非常小,一般仅需几个0.5-1厘米左右的小孔。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较大的切口,微创手术对患儿身体组织的损伤明显减轻。例如,传统开放手术可能会在患儿下腹部留下较长的切口,而微创手术的小切口在愈合过程中引起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且术后疤痕不明显,更有利于美观,尤其对于年龄稍大、开始注重外观的患儿及其家长来说是一大优势。
2.对身体机能影响小:由于创伤小,对患儿机体的应激反应较轻,患儿术后恢复过程中身体各系统受到的干扰相对较少。比如,传统开放手术可能会导致患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而微创手术因为对腹腔内组织的扰动小,患儿胃肠功能恢复相对更快,能更早地开始进食,有利于营养的摄入和身体的恢复。
(二)恢复快
1.住院时间短:一般来说,接受微创手术的患儿住院时间较短。通常术后1-2天即可出院,而传统开放手术的患儿住院时间可能会延长至3-5天甚至更久。这是因为微创手术创伤小,患儿术后疼痛较轻,身体恢复快,能够更快地达到出院标准。例如,一些体质较好的患儿在接受微创手术后,术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床活动,进食等基本生活状态恢复良好,所以住院时间相应缩短,减少了患儿在医院的时间,也降低了住院费用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2.活动恢复早:患儿术后可以更早地进行适当活动。微创手术后患儿疼痛较轻,限制活动的程度小,能够更早地开始自主活动,这有助于促进患儿的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患儿身体的整体恢复。比如,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在病房内适当走动,而传统开放手术的患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进行较为自由的活动。
(三)术后并发症少
1.感染风险低:由于切口小,手术过程中对周围组织的污染机会减少,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大大降低。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可明显降低。例如,传统开放手术切口感染可能会导致患儿发热、切口红肿、渗液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和伤口处理,而微创手术在这方面的风险大幅降低,有利于患儿顺利康复。
2.腹腔粘连等并发症少: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内环境的干扰较小,减少了腹腔粘连的发生几率。传统开放手术因为较大的切口和对腹腔内组织的直接操作,容易引起腹腔粘连,而微创手术由于操作在腹腔镜监视下进行,对腹腔内脏器的扰动小,腹腔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腹腔粘连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腹痛、肠梗阻等并发症,微创手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减少患儿术后出现这些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二、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适用情况
(一)一般小儿疝气患儿
大多数小儿疝气患儿都可以考虑进行微创手术。无论是腹股沟斜疝还是脐疝等情况,只要患儿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微创手术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微创手术的优势更为明显,因为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更适合儿童的身体特点。例如,6个月以上的小儿疝气患儿,如果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一般都可以进行腹腔镜下的疝气修补术。
(二)复发疝患儿
对于曾经有过疝气复发的患儿,微创手术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传统开放手术复发后再次手术,腹腔粘连等情况可能更为复杂,而微创手术可以在腹腔镜下更清晰地观察腹腔内情况,分离粘连等操作相对更容易,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再次修补,减少再次复发的风险。
三、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患儿身体评估:术前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以确保患儿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还需要评估其心肺功能,因为手术需要在麻醉下进行,良好的心肺功能是保证麻醉安全的重要前提。例如,如果患儿存在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可能需要先进行相应的治疗,改善心肺功能后再考虑手术。
2.肠道准备:一般来说,小儿疝气微创手术前需要进行适当的肠道准备,如术前禁食禁水等。通常术前6-8小时禁食固体食物,术前4小时禁水,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对于婴儿,需要根据其喂养情况合理安排禁食禁水时间,确保手术安全。
(二)术后护理
1.疼痛管理:虽然微创手术患儿疼痛较轻,但仍需要进行适当的疼痛管理。可以采用安抚、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患儿疼痛,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止痛措施,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身体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例如,对于术后哭闹明显的患儿,可以通过播放轻柔的音乐、给予安抚奶嘴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
2.切口护理:要保持微创手术切口的清洁干燥,定期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如果发现切口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要注意避免其用手搔抓切口,防止切口感染。例如,每天可以用碘伏等消毒液对切口进行消毒,更换敷料等。
3.活动管理:术后要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合理安排活动。一般术后早期要避免剧烈活动,但可以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和室内走动等。随着患儿恢复情况的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比如,术后第一天可以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第二天可以在病房内短距离走动,术后一周左右可以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但仍要注意避免剧烈的跑跳等动作。
四、特殊人群(小儿)在微创手术中的特殊考量
(一)年龄因素
1.新生儿:对于新生儿疝气,微创手术也可以考虑,但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手术风险相对稍高。在术前要更加严格地进行身体评估,确保手术安全。术后护理要更加精细,因为新生儿免疫力较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和患儿一般状况。例如,要注意保持新生儿切口周围皮肤的清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护理。
2.婴幼儿:婴幼儿身体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微创手术的优势在婴幼儿疝气治疗中体现得更为突出。但在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中要充分考虑婴幼儿的特点。比如,在肠道准备时要根据婴幼儿的喂养方式准确把握禁食禁水时间;术后要注意安抚婴幼儿情绪,避免其因不适而哭闹剧烈影响切口愈合等。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性别对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术后护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细微差异,但总体上对于手术本身的影响不大。无论是男患儿还是女患儿,微创手术的操作流程和术后恢复的基本要求是相似的。但在一些细节上需要注意,比如女患儿术后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等,但这也主要是基于基本的护理原则,并非因性别而有本质区别。
(三)基础疾病因素
如果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进行小儿疝气微创手术时需要更加谨慎。要与心脏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评估手术对患儿心脏功能的影响。可能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加强对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测,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监测,确保手术安全进行。例如,如果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在麻醉诱导和手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心率、血压等变化,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和手术操作,以保障患儿的安全。
总之,小儿疝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但在手术前后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精细的准备和护理,充分考虑小儿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儿的顺利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