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管状腺瘤是结直肠常见的良性肿瘤,属于腺瘤性息肉的一种病理类型。其由肠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显微镜下可见腺体结构紊乱,兼具管状腺瘤的腺管样排列和绒毛状腺瘤的指状突起特征,绒毛成分占比通常在25%-75%之间,整体癌变率约为1%-5%。
绒毛管状腺瘤一般是由遗传因素、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肠道慢性炎症刺激、吸烟、肥胖及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如果绒毛管状腺瘤的直径<1cm,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
若病灶直径较大,会引发便血、黏液便、里急后重感、腹泻便秘交替等症状,若是病情严重,甚至会引发肠梗阻。如果出现体重下降、持续腹痛等症状,可能存在恶变倾向。
如果出现疑似绒毛管状腺瘤的表现,患者可以到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若是确诊,可以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能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如果病变组织较大,可以分片切除。另外,若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追加电凝治疗。
患者治疗后还需定期到医院的消化内科复诊,监测预后情况,能判断病变是否复发,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