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炎是唇部炎症性疾病总称,分为慢性非特异性、腺性、接触性、光化性唇炎等,各有特点,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有关,诊断靠病史和临床表现,需与其他病鉴别,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患唇炎有不同注意事项。
唇炎是发生于唇部的炎症性疾病的总称。
一、分类及特点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较为常见,病因不明,可能与多种慢性长期刺激因素有关,如干燥、寒冷,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日晒等。临床表现为唇部干燥、皲裂、脱屑,患者常自觉唇部灼热、疼痛或瘙痒。
腺性唇炎:较少见,主要与唇黏膜唾液腺增生有关。根据是否继发感染分为三型,单纯型腺性唇炎主要表现为唇部肿大,触诊可触及多数粟粒大小的结节,挤压时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从导管口溢出;感染型腺性唇炎除了有单纯型的表现外,还可出现唇部肿胀、疼痛,继发感染时可形成溃疡,有脓性分泌物。
接触性唇炎:是因接触变应原或刺激原引起的唇部炎症。变应性接触性唇炎多由接触化妆品、牙膏、某些食物等变应原引起,起病较快,唇部肿胀明显,伴有瘙痒、灼热感;刺激性接触性唇炎多因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如吸烟、热食、辛辣食物等,表现为唇部干燥、脱屑、皲裂,有明显的疼痛。
光化性唇炎:由过度日光照射引起,好发于夏季,有日晒史,表现为唇部肿胀、糜烂,结痂,患者自觉唇部灼热、刺痛。
二、发病因素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的关系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不同类型唇炎在不同年龄有一定差异。例如,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在儿童、青少年及成人中都可能发生;腺性唇炎多见于男性青壮年。
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某些类型可能有一定倾向,如接触性唇炎中,女性可能因使用较多化妆品而相对更易发病。
生活方式:长期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的人群,患慢性非特异性唇炎的风险增加;长期处于干燥、寒冷环境,或经常暴露于日光下且不注意防护的人,易患相关类型唇炎;吸烟人群患刺激性接触性唇炎或光化性唇炎的概率可能升高。
病史:有过敏史的人接触变应原后更易发生接触性唇炎;有唇部创伤、感染病史的人,唇部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唇炎相关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唇部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发展过程等,结合唇部的外观表现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能会进行patch试验等检查来明确接触性唇炎的变应原等。
鉴别诊断:需与唇部的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等疾病鉴别。扁平苔藓可表现为唇部网状白色条纹、糜烂等,皮肤也可能有相应皮疹;盘状红斑狼疮的唇部损害多有边界清晰的红斑,周围有白色放射状条纹,皮肤损害多见于头面部曝光部位。
四、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避免刺激因素是关键,如改正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避免风吹、寒冷刺激,忌食辛辣食物,避免接触可疑的变应原或刺激原等。干燥脱屑者可涂抹润唇膏保持唇部湿润;有皲裂、渗出的可先用3%硼酸溶液等进行湿敷。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唇炎选择合适药物,如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接触性唇炎需避免接触变应原,并使用抗组胺药物等;光化性唇炎可外用遮光剂等。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唇炎时,由于其皮肤黏膜娇嫩,应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以温和的保湿、修复治疗为主,家长要监督儿童改正不良习惯;孕妇患唇炎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避免自行用药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老年人患唇炎时,要关注其全身健康状况,因为一些全身性疾病可能导致唇炎,同时要注意唇部护理的温和性,防止因护理不当加重唇部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