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步骤包括术前评估与准备、局部麻醉、分离牙龈、挺松牙齿、拔除牙齿、拔牙创处理;拔牙后注意事项有压迫止血、饮食注意、口腔卫生、观察出血情况、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术前要评估牙齿等情况及患者自身状况,儿童需特殊对待,麻醉分情况,分离牙龈防撕裂,挺松牙齿用合适牙挺,拔牙用合适钳操作,处理拔牙创要清理等,压迫止血咬棉球时长合适,饮食有时间和食物要求,口腔卫生24小时内不刷漱口等,观察出血情况异常及时复诊,特殊人群按各自情况注意相关方面。
一、拔牙步骤
(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1.医生会先通过问诊、口腔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来评估牙齿情况,包括牙齿位置、牙根形态、周围骨质情况等,以确定拔牙的可行性及选择合适的拔牙方法。对于儿童,需特别注意乳牙与恒牙的鉴别,避免误拔乳牙等情况。
2.患者需放松心情,告知医生自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女性患者要避开月经期等特殊时期。
(二)局部麻醉
1.根据拔牙部位选择合适的局部麻醉方法,常用浸润麻醉或阻滞麻醉。以成人为例,将麻醉药物准确注射到牙齿周围的组织中,使拔牙区域痛觉消失。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浓度的麻醉药物,注射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轻患儿的恐惧和疼痛。
(三)分离牙龈
使用牙龈分离器将牙龈与牙颈部分离,目的是避免拔牙时牙龈撕裂,这一步对于减少术后出血和感染风险很重要。
(四)挺松牙齿
根据牙齿情况选择合适的牙挺,将牙挺插入牙齿与牙槽骨之间的间隙,利用杠杆原理等逐步将牙齿挺松。对于儿童乳牙,牙挺的使用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恒牙胚等。
(五)拔除牙齿
1.选择合适的拔牙钳,夹住牙齿,通过摇动、扭转(适用于多根牙等情况)、牵引等动作将牙齿拔除。在拔除过程中要按照正确的力学原理操作,保证拔牙过程顺利且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对于儿童,要注意控制拔牙的力量,防止过度用力导致牙槽骨等损伤。
(六)拔牙创处理
1.拔除牙齿后,首先要检查拔牙创内是否有残留的牙片、骨片等,如有需清理干净。然后将牙槽窝内的血凝块整理好,促进止血。对于较大的拔牙创,可能会进行缝合等处理,以促进伤口愈合。
二、拔牙后注意事项
(一)压迫止血
拔牙后医生会让患者咬住棉球或纱布卷进行压迫止血,一般咬30-40分钟后吐出。对于儿童,要在家长监护下咬住棉球,防止过早吐出导致出血不止。
(二)饮食注意
1.拔牙后2小时内不宜进食,2小时后可进食温凉、松软的食物,避免过热、过硬食物刺激拔牙创。例如可以吃米粥、面条等。儿童拔牙后要选择适合的软烂食物,保证营养摄入同时避免刺激伤口。
2.避免用拔牙侧咀嚼,尽量用对侧咀嚼。
(三)口腔卫生
1.拔牙后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防止破坏血凝块引起出血。24小时后可轻轻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但要注意力度。儿童在家长帮助下进行口腔清洁,要避免让儿童过度漱口等导致血凝块脱落。
2.可以使用淡盐水漱口,有一定预防感染的作用。
(四)观察出血情况
拔牙后唾液中带少量血丝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大量出血、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复诊。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拔牙后的口腔情况,如唾液颜色、儿童的精神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压稳定,按照医生要求继续服用相关药物,拔牙后要密切监测血压等情况。糖尿病患者拔牙后要注意保持血糖稳定,预防感染,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儿童患者拔牙后要特别注意营养补充,保证恒牙正常发育等,同时要防止儿童用手触摸拔牙创等导致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