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引起的头痛有与鼻窦位置相关的疼痛部位,如上颌窦炎在面颊部等、额窦炎在前额且有时间规律性等;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闷痛且有压迫感;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诱发或加重因素包括体位变化、用力擤鼻、气温变化和上呼吸道感染等,不同人群在这些方面可能有不同表现。
与鼻窦位置相关:
上颌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面颊部、上列牙齿根部,也可放射至头顶部。这是因为上颌窦位于面颊部深层、上颌骨体内,炎症刺激会通过神经传导引发相应部位疼痛。儿童上颌窦炎时头痛定位可能不如成人准确,因为儿童上颌窦发育尚不完全,炎症波及范围可能更易扩散。
额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前额部,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晨起后开始头痛,逐渐加重,午后减轻。这是由于额窦内的脓性分泌物早晨起床后因体位变化刺激窦口,导致窦内压力变化引发头痛,随着白天活动,窦口逐渐通畅,头痛缓解。女性额窦炎患者在月经周期可能有头痛加重情况,可能与体内激素变化影响鼻窦黏膜血管舒缩有关。
筛窦炎引起的头痛一般较轻,多在内眦部及鼻根部,可放射至头顶部或枕部。儿童筛窦炎时头痛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蝶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头顶中央或后枕部,也可放射至颈部和眼球后。蝶窦位置较深,炎症刺激时头痛症状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老年人蝶窦炎时头痛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敏感性和定位能力改变而表现不明显。
疼痛性质
多为胀痛、闷痛:鼻窦炎导致鼻窦内黏膜肿胀、分泌物积聚,使窦内压力增高,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胀痛或闷痛。例如上颌窦炎患者常感觉面颊部有胀满感样的闷痛。在儿童中,由于儿童对疼痛的描述能力有限,可能更多表现为哭闹不安,而难以准确描述为胀痛等,但从病理机制上也是由于窦内压力增高刺激神经所致。
可伴有压迫感:鼻窦炎症造成窦腔空间相对狭窄,患者会有明显的局部压迫感。如额窦炎时前额部有明显的压迫样疼痛,随着炎症控制,压迫感会逐渐减轻。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高血压的鼻窦炎患者,这种压迫感可能会因血压波动而有不同表现,需要格外关注血压变化与头痛的关系。
疼痛程度
轻重不一:轻度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可能只是轻微的头部不适,不影响日常生活;中度鼻窦炎引起的头痛会对日常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如影响学习、工作效率;重度鼻窦炎引起的头痛较为剧烈,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无法正常作息。在儿童群体中,重度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头痛会导致儿童睡眠质量下降,而良好的睡眠对儿童生长激素分泌等有重要影响。
诱发或加重因素
体位变化:弯腰、低头、下蹲等体位变化时,由于重力作用,鼻窦内脓性分泌物对窦口及黏膜的刺激加重,可使头痛加重。例如额窦炎患者从坐位改为卧位时,可能会感觉头痛加剧。对于老年人,体位变化时要缓慢进行,以减少因体位变化导致的头痛加重情况,避免发生跌倒等意外。
用力、擤鼻:用力擤鼻时,鼻腔内压力瞬间变化,会导致鼻窦内压力波动,刺激神经引起头痛加重。所以鼻窦炎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可采用一侧鼻腔轻轻擤出分泌物的方法。儿童擤鼻时家长要给予正确指导,因为儿童鼻腔、鼻窦发育不完善,用力擤鼻易导致炎症扩散或其他并发症。
气温变化、上呼吸道感染:气温骤变或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鼻窦炎病情易加重,从而使头痛加剧。寒冷天气中,人体血管收缩,鼻窦黏膜血管也随之收缩,影响鼻窦的血液循环和分泌物排出,加重炎症;上呼吸道感染会进一步刺激鼻窦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加重。对于患有鼻窦炎的特殊人群,如孕妇,气温变化和上呼吸道感染对其影响更需重视,因为孕妇用药受到一定限制,更要注重保暖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来减轻头痛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