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疼痛的常见原因包括牙周炎、外伤、根尖周炎、颌骨囊肿或肿瘤。牙周炎因局部刺激物堆积致牙龈炎症向深部蔓延破坏支持结构,中老年人易患且吸烟加重病情;外伤多因牙齿受外力撞击,儿童青少年易发生;根尖周炎由龋齿未治致细菌感染累及牙髓发展而来,各年龄段可发病;颌骨囊肿或肿瘤生长压迫周围牙齿及组织致松动疼痛,不同类型好发年龄有别,还可有颌骨膨隆等表现。
一、牙周炎
1.发病机制:
牙周炎是导致牙齿松动疼痛的常见原因。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引发牙龈的慢性炎症,炎症逐渐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支持结构。例如,牙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产物会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牙龈红肿、出血,随着病情进展,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牙齿的支持力量减弱,从而出现松动和疼痛。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由于长期的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等原因,更容易患牙周炎。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下降,对局部刺激的抵抗力减弱。生活方式方面,吸烟会加重牙周炎的病情,因为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降低局部的抵抗力。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如果没有良好控制病情,牙齿松动疼痛会逐渐加重。
2.临床表现:牙齿松动程度不一,可伴有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探诊时可有牙周袋溢脓,口臭等症状。疼痛可为持续性钝痛或咬合时的锐痛。
二、外伤
1.发病机制:
牙齿受到外力撞击是常见的外伤原因。比如摔倒、碰撞等情况,外力直接作用于牙齿,导致牙周膜损伤、牙槽骨骨折等。如果是轻度外伤,可能只是牙周膜的轻度损伤,随着时间可能自行恢复部分;但如果外力较大,会造成较严重的牙周组织破坏,引起牙齿松动和疼痛。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因为活泼好动,发生牙齿外伤的几率相对较高。儿童的牙齿相对较稚嫩,牙槽骨也处于发育阶段,受到外伤后恢复能力与成年人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上,儿童在玩耍时容易发生碰撞等情况。有牙齿外伤史的患者,如果未得到及时正确处理,可能会出现牙齿松动疼痛持续不缓解的情况。
2.临床表现:牙齿有明显的外伤史,松动程度根据外伤程度不同而异,轻度外伤可能仅有轻微松动,重度外伤时牙齿松动明显,疼痛较为剧烈,尤其是在咬合或触碰时疼痛加重。
三、根尖周炎
1.发病机制:
龋齿未及时治疗,细菌感染累及牙髓,进而发展为根尖周炎。细菌及其毒素通过根尖孔刺激根尖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炎症导致根尖周组织充血、水肿,压力增加,从而引起牙齿的疼痛和松动。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根尖周炎,但儿童和青少年的乳牙和年轻恒牙由于牙髓腔较大,血运相对丰富,炎症发展可能较快。生活方式方面,不注意口腔卫生、经常食用甜食等容易导致龋齿发生,进而引发根尖周炎。有龋齿病史且未及时治疗的患者,更易出现根尖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疼痛。
2.临床表现:牙齿有龋坏等病史,疼痛为自发性、持续性疼痛,可定位,咀嚼时疼痛加重,牙齿有浮出感,松动程度不一,根尖部牙龈可能红肿,有压痛。
四、颌骨囊肿或肿瘤
1.发病机制:
颌骨内的囊肿或肿瘤逐渐生长,会压迫周围的牙齿及牙周组织,导致牙齿的支持结构受到破坏,出现牙齿松动和疼痛。例如,颌骨囊肿会使颌骨膨胀,破坏牙槽骨,影响牙齿的稳固性;颌骨肿瘤也会对周围牙齿产生类似的压迫作用。
年龄因素:不同类型的颌骨囊肿和肿瘤在不同年龄段有一定的好发情况。比如牙源性颌骨囊肿多见于青壮年。生活方式一般与发病关系不大,但有颌骨病变家族史的人群可能需要更密切关注。有颌骨病变可疑表现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排查。
2.临床表现:除了牙齿松动疼痛外,可能伴有颌骨的膨隆、面部不对称等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颌骨内的异常占位性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