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是发生在口角区的炎症有多种表现,病因包括营养不良、感染、接触、创伤等,不同类型有不同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需针对不同类型调整饮食、使用相应药物、避免接触过敏原、处理创伤及注意口腔卫生等。
口角炎是一种发生在上下唇两侧联合处口角区的炎症,表现为口角区域的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症状,可单侧或双侧发病。
病因方面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多因缺乏维生素B引起,维生素B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等过程,当机体缺乏时,易导致口角炎发生。例如,长期偏食、挑食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B摄入不足,从而引发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在儿童群体中,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如主食过于精细,蔬菜、肉类摄入过少,也可能因营养不良引发口角炎。
感染性口角炎: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常见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若接触到被这些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后易感染。比如,儿童经常用手触摸被污染的物体后又接触口角,就可能引发感染性口角炎。对于老年人,若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受到感染性因素影响而发生口角炎。
接触性口角炎:是由于接触变应原或毒性物质引起。某些儿童可能对口红、牙膏等接触口角的物质过敏,从而引发接触性口角炎。成人若接触了如某些化妆品、某些食物中的致敏物质等,也可能出现接触性口角炎。例如,使用了新购买的口红后,口角出现红肿、瘙痒等接触性口角炎症状。
创伤性口角炎:多因口角区域受到创伤引起,如口角区被牙齿咬伤、不小心摔倒磕到口角等。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可能因碰撞等原因导致口角创伤,进而引发创伤性口角炎。成人若在进食时不小心咬到口角,也可能出现创伤性口角炎情况。
临床表现方面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双侧口角对称性受累,口角区皮肤黏膜发红、皲裂,有渗出液,结痂后张口时易出血。儿童患者可能会因口角不适而影响进食,表现为进食时哭闹等情况。
感染性口角炎:若为细菌感染,多为单侧口角发病,局部充血、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渗出;若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则多为双侧口角受累,口角区有糜烂、渗出,常伴有白色假膜。儿童白色念珠菌感染性口角炎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有关。
接触性口角炎:发病较急,接触过敏原后数小时或1-2天内出现口角区充血、水肿、红斑,有丘疹、水疱,水疱破裂后可形成糜烂面。儿童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很快出现不适症状,家长能观察到口角区域的明显变化。
创伤性口角炎:有明确的创伤史,口角区有明显的创口,创面可有渗血、结痂等表现,儿童若创伤性口角炎创口较小,可能会自己慢慢愈合,但如果创伤较严重则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治疗与预防方面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对于儿童,应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牛奶、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成人则要注意均衡饮食,不挑食、不偏食。治疗上可补充维生素B等。
感染性口角炎:细菌感染引起的可局部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等;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软膏等。儿童使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同时,要保持口角清洁卫生。
接触性口角炎:首先要明确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儿童应避免接触可能过敏的物质,成人则要仔细回忆近期接触的物品。局部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进行治疗。
创伤性口角炎:对于较小的创伤,保持口角清洁,避免感染,一般可自行愈合;对于较大的创伤,需要进行清创等处理。儿童创伤性口角炎要注意防止儿童用手触碰创口,以免加重感染。预防方面,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合理饮食,避免口角区域受到创伤等。例如,儿童玩耍时注意安全防护,避免碰撞口角;成人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咬到口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