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扁桃体肿大手术需先严格评估适应证,根据情况选择扁桃体挤切术或剥离术,术前要完善相关检查、做好口腔和呼吸道准备,术后要进行体位、出血、疼痛、饮食等护理,对于有基础疾病和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以保障手术安全和患儿康复。
一、手术适应证评估
儿童扁桃体肿大手术的首要步骤是严格评估适应证。当扁桃体过度肿大,已严重影响呼吸,导致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或反复发生扁桃体炎,每年发作次数达7-8次及以上,且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对于存在风湿热、肾炎等与扁桃体感染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疾病,且扁桃体成为病灶时,也需考虑手术。
二、手术方式选择
(一)扁桃体挤切术
适用于合作的较大儿童,手术操作相对快捷,但需要一定的手术技巧,要精准把握切割部位和力度,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其优点是手术时间较短,对儿童机体的创伤相对在可接受范围内;缺点是对于扁桃体粘连严重等复杂情况可能难以处理。
(二)扁桃体剥离术
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扁桃体肿大手术,尤其是扁桃体粘连较严重的患儿。手术过程是将扁桃体从扁桃体窝内完整剥离,能更彻底地清除扁桃体组织,相对挤切术视野更清晰,可更好地避免周围组织损伤,但手术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三、术前准备
(一)完善相关检查
1.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了解患儿的血液情况,确保凝血功能正常,防止术中出血过多。如果存在凝血功能异常,需先进行相应的纠正治疗。
2.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评估患儿的心肺功能,排除手术禁忌证。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特别关注其心肺功能是否能耐受手术。
(二)口腔清洁
术前需指导患儿用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三)呼吸道准备
对于因扁桃体肿大严重影响呼吸的患儿,术前可能需要进行吸氧等措施,改善呼吸状况,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四、术后护理
(一)体位护理
术后患儿应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口腔分泌物引流,防止分泌物误吸进入气道,同时也可减轻头部充血,缓解疼痛。对于婴幼儿,要注意保持体位的舒适和稳定。
(二)出血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情况,包括唾液中是否带血、出血量的多少等。术后24小时内可能会有少量渗血,表现为唾液中带有血丝,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出血量较多,呈鲜红色,且不断有鲜血吐出,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三)疼痛管理
术后患儿可能会出现疼痛,可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较大儿童可进行心理疏导,分散其注意力;对于婴幼儿,可通过轻柔的安抚等方式缓解疼痛。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止痛措施,但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安全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止痛药物。
(四)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可让患儿进食冷流质饮食,如冷牛奶、冰淇淋等,冷的食物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同时也能缓解疼痛。术后1-2天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粥、软面条等,但要避免食用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刺激伤口导致出血或疼痛加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在进行扁桃体手术前,要与相关专科医生充分沟通,评估手术风险。在术后护理中,要更加密切观察其基础疾病的病情变化,如哮喘患儿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手术创伤引起呼吸道痉挛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术后护理要更加精细,严格遵循儿科护理规范,确保患儿安全度过术后恢复期。
总之,儿童扁桃体肿大手术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术后护理,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儿童的个体情况,尤其是特殊人群的特点,以保障手术的安全和患儿的顺利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