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原因包括牙周炎(多见于成年人长期口腔卫生不良或有既往病史者菌斑牙石堆积致牙周组织破坏牙槽骨吸收)、外伤(各年龄段因意外或损伤致牙齿支持组织损伤)、咬合创伤(长期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致牙齿承受异常咬合力量损伤牙周组织)、根尖周炎(各年龄段因牙髓感染未治炎症扩散根尖周组织致充血水肿)、颌骨肿瘤(各年龄段良性或恶性肿瘤破坏颌骨结构功能);治疗包括牙周炎基础治疗(口腔清洁、戒烟)及手术治疗,外伤轻度者降低咬合休息恢复重度者固定或拔除修复,咬合创伤调整咬合、夜磨牙戴咬合板,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稳定牙齿,颌骨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后修复牙齿。
一、牙齿松动的原因
1.牙周炎
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长期口腔卫生不良、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菌斑、牙石等长期堆积,引发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牙周支持组织逐渐破坏,牙槽骨吸收,从而使牙齿松动。年龄增长会使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下降,加重牙周炎对牙齿支持的破坏。
病史因素:有既往牙周炎病史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更易出现牙齿松动。
2.外伤
年龄与外力情况: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意外摔倒、碰撞等受伤,成年人可能因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等导致牙齿外伤。外力的大小、作用方向不同,对牙齿支持组织的损伤程度不同,轻者可能只是轻度松动,重者可导致牙齿严重松动甚至脱落。
病史因素:有牙齿外伤史的患者,若当时未进行规范处理,可能遗留牙齿松动问题。
3.咬合创伤
生活方式与牙齿受力:长期偏侧咀嚼、夜磨牙、紧咬牙等不良咀嚼习惯,会使牙齿承受异常的咬合力量,导致牙周组织损伤,引发牙齿松动。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会逐渐积累对牙齿咬合的创伤。
病史因素:有长期不良咀嚼习惯病史的人群,易出现咬合创伤导致的牙齿松动。
4.根尖周炎
年龄与感染情况: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多因牙髓感染未及时治疗,炎症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引起。细菌感染导致根尖周组织炎症,引起根尖周组织的充血、水肿,进而影响牙齿的稳固性,导致牙齿松动。儿童若乳牙发生龋齿未及时治疗,也可能引发根尖周炎导致牙齿松动。
病史因素:有牙髓病未及时治疗病史的患者,容易发展为根尖周炎并出现牙齿松动。
5.颌骨肿瘤
年龄与肿瘤性质:相对较少见,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颌骨的良性或恶性肿瘤会破坏颌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牙齿的支持,导致牙齿松动。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可能逐渐压迫周围组织导致牙齿松动;恶性肿瘤则进展较快,对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更严重。
二、牙齿松动的治疗
1.牙周炎的治疗
基础治疗:首先进行口腔清洁,如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去除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建议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牙周治疗的效果。
手术治疗:若牙周炎较严重,牙槽骨吸收明显,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牙周翻瓣术等,以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2.外伤导致牙齿松动的治疗
轻度外伤:轻度松动的牙齿可通过降低咬合,让患牙休息一段时间,一般可自行恢复稳固。儿童乳牙轻度外伤松动,需密切观察,避免食用过硬食物。
重度外伤:严重松动或脱位的牙齿可能需要进行固定治疗,如采用牙弓夹板固定等方法,必要时可能需要拔除后进行修复。
3.咬合创伤的治疗
调整咬合:通过调磨牙齿的过高咬合点,消除咬合创伤。对于夜磨牙患者,可佩戴咬合板,缓解牙齿受到的异常咬合力量。
4.根尖周炎的治疗
根管治疗: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消除根尖周炎症,从而稳定牙齿。儿童乳牙进行根管治疗时需特别注意操作的温和性,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5.颌骨肿瘤的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等采取相应的手术切除方式,如良性肿瘤完整切除,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等。术后根据情况进行牙齿的修复等后续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