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过敏性鼻炎用药方案可更换抗组胺药、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考虑鼻腔局部用药,有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要寻找并避免过敏原,可通过检测明确后采取措施避免接触;可进行免疫治疗,包括舌下含服和皮下注射;需关注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上避免加重症状食物、增加抗氧化剂食物摄入,环境上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处理需注意。
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是常用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与抗组胺药联合使用。研究表明,两者联用能更全面地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对于单用抗组胺药控制不佳的患者,加用孟鲁司特可进一步减轻鼻塞等症状。
考虑鼻腔局部用药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局部用药,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优于口服抗组胺药,且局部应用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不同年龄人群使用需注意,儿童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确保安全有效。
鼻用抗组胺药:如氮卓斯汀鼻喷雾剂,起效较快,能迅速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尤其适用于症状发作期的短期控制。
寻找并避免过敏原
明确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患者对何种过敏原过敏,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等。例如,花粉过敏患者在花粉季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尘螨过敏患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勤洗晒被褥,使用防螨寝具等。不同年龄患者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更易接触到室内的尘螨等过敏原,需特别注意家居环境的清洁管理。
避免接触过敏原:在明确过敏原后,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接触。如对动物毛发皮屑过敏者应避免饲养宠物;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关闭门窗等。
免疫治疗
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考虑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这是一种特异性的治疗方法,通过逐渐增加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量,达到减轻症状甚至改变疾病进程的目的。但免疫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且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尤其要注意儿童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耐受情况。
皮下注射免疫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方式,但相对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皮下注射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略高,需在医院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且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有较好的依从性。
关注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某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过敏性鼻炎症状,如辛辣、刺激性食物、海鲜等,患者应注意避免食用。同时,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不同年龄患者的饮食特点不同,儿童的饮食需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安全性。
环境控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良好的室内环境有助于减轻症状。例如,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较为适宜,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可能对鼻黏膜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季节和地区的环境因素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特殊人群情况考虑
儿童患者: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处理时需更加谨慎。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在避免过敏原方面,要注意儿童的活动环境,如幼儿园、学校等场所的环境管理。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过敏性鼻炎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习,家长需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老年患者:老年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血管疾病等,使用某些药物时需谨慎评估。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要注意老年患者的行动能力和生活习惯,协助其做好环境控制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