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肿大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需保证患病者充足休息、给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食物、保持口腔清洁;药物治疗细菌感染用抗生素、严重时短期用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有反复发炎严重影响生活学习或过度肿大影响面部发育等指征,常用剥离术和挤切术,儿童患者要特选药物、家长配合护理及术前术后心理和护理,成人患者要考虑自身健康状况和基础疾病选方案且术后遵护理要求。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饮食
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儿童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饮食方面应给予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硬的食物,以免刺激扁桃体,加重肿大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呛咳。
例如,对于学龄前儿童,可将食物制成软烂的糊状或泥状,方便食用,同时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来支持身体对抗炎症。
2.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可用温盐水漱口,每日可进行2-3次。这有助于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减少细菌对扁桃体的进一步刺激。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其进行漱口,选择适合儿童口味的含漱液(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
若扁桃体肿大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病原菌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其年龄、体重等因素,严格按照药物的适应证和安全范围来选择。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于儿童常见的链球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但要注意青霉素过敏史的排查。
2.糖皮质激素
在某些情况下,如扁桃体肿大严重影响呼吸、吞咽,或伴有高热等严重全身症状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因为长期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对于儿童患者,更要谨慎使用,需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扁桃体肿大反复发炎,每年发作次数达7-8次以上,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习,如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等;或扁桃体过度肿大,影响面部发育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对于患有扁桃体肥大且伴有长期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的儿童,经过评估后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
2.手术方式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扁桃体剥离术和扁桃体挤切术等。扁桃体剥离术是较为传统的手术方式,操作相对精细,能较为完整地切除扁桃体组织;扁桃体挤切术则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但对手术操作技巧要求较高。对于儿童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在手术前后,都要做好患儿的心理安抚和护理工作,儿童患者可能会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家长要配合医生进行心理疏导。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1.儿童患者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扁桃体肿大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同时,儿童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在进行口腔护理、药物服用等方面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例如,在使用含漱液时,要防止儿童误咽,且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正确使用药物。对于需要手术的儿童患者,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完善各项检查,向患儿及家长具体分析手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减轻其焦虑情绪;术后要加强护理,观察患儿的出血、疼痛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成人患者
成人患者在治疗扁桃体肿大时,也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来选择治疗方案。如果成人患者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等。成人患者在术后恢复方面相对儿童可能会快一些,但也需要遵循术后的护理要求,如合理饮食、按时复诊等。



